朅来成都市,尘土污冠缨
簧如巧言语,于道盖小成。
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
斯文大一统,欻使圣域清。
富贵尽在我,绂冕非所荣。
旁皇天禄阁,聊亦观我生。
怀哉不能归,旧宅荒榛荆。
寂寞竟谁顾,正路今莫行。
使君蓬莱仙,弭节归赤城。
门无俗宾客,家有贤父兄。
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
临池一樽酒,尚友千载英。
并呼严与李,月旦共细评。
区区可无憾,彼重适我轻。
朅来成都市,尘土污冠缨。
古人不可见,见此眼自明。
请为怀古诗,玉振而金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擅:独占、擅长。簧:比喻人的口才。
振策:挥动马鞭,比喻有所行动。
斯文:指文风、学术。
绂冕: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地位。
旁皇:犹豫不决,徘徊。
蓬莱仙:传说中的仙人居住地。
月旦:每月初一和十五,这里指评价。
区区:谦辞,微不足道。
朅来:往昔,过去。
尘土:比喻世俗的困扰。
翻译
蜀地学术独步天下,马王先声名显赫。簧舌如巧妙言辞,学术之道略有小成。
扬雄最后崭露头角,志向远大寻求真理。
文风统一,忽然间让圣境清明。
富贵全在于我,官位并非真正的荣耀。
我在天禄阁徘徊,姑且以此审视人生。
遗憾未能回归,故居已荒草丛生。
寂寞无人问津,正道现今难以通行。
使君如仙人蓬莱,缓步返回赤城。
家中无庸俗宾客,只有贤良父兄。
感叹这位老者,未登汉代公卿之列。
面对池水一杯酒,犹能与历代英杰为友。
严、李二人并称,月夜详评他们的事迹。
微不足道的我并无遗憾,他们看重的我却看轻。
来到成都,尘土沾染衣冠。
古人虽不可见,但他们的精神使我内心明亮。
此诗为怀古之作,如玉振金声,掷地有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焘的作品,名为《从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韵得名字》。诗中充满了怀古和自我安慰的情感,通过对历史、自然景观和个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文化素养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首句“蜀学擅天下”表明了四川地区的学术成就在当时占据了领先地位,接着提到“马王先得名”,这里的“马王”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著名的文学家或学者。"簧如巧言语"则描绘了一种优美和谐的艺术风格,而"于道盖小成"表达了对个人修养与学识的自信。
随后,“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遥征”两句,通过设想古代贤士子云之名,以及想象乘马远行的情景,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追寻历史智慧的心境。"斯文大一统"表明了文化的统一与融合,而"欻使圣域清"则描绘了一片纯净无染的精神世界。
接下来的“富贵尽在我,绂冕非所荣”显示了作者对于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淡然态度。"旁皇天禄阁,聊亦观我生"则是对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而"怀哉不能归,旧宅荒榛荆"表达了一种对故土难以回归的哀愁情绪。
诗中“寂寞竟谁顾,正路今莫行”两句,通过描写一片寂静和行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困境,展示了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孤独与无奈。紧接着,“使君蓬莱仙,弭节归赤城”则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而"门无俗宾客,家有贤父兄"则表现了一种回归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愿望。
“慨念此耆老,不登汉公卿”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在时代变换中的无奈。"临池一樽酒,尚友千载英"则是对友情长存的一种寄托。最后,“并呼严与李,月旦共细评”可能是在提到与同行或朋友一起评论诗文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个人境遇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和感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自我安慰与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