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四卷无馀迹,斜汉西流亦自明
出处:《答景彝对月》
宋 · 刘敞
正惜蟾蜍沈夕霭,忽传钟鼓送秋晴。
浮云四卷无馀迹,斜汉西流亦自明。
危槛钩帘吟独久,薄帷高枕梦逾清。
幽兰佳菊漙新露,的历珠华满翠茎。
浮云四卷无馀迹,斜汉西流亦自明。
危槛钩帘吟独久,薄帷高枕梦逾清。
幽兰佳菊漙新露,的历珠华满翠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月夜时的深沉思绪与自然美景的交融。首联“正惜蟾蜍沈夕霭,忽传钟鼓送秋晴”以“蟾蜍”比喻月亮,生动地展现了月光从朦胧的傍晚逐渐明亮起来的景象,而“钟鼓送秋晴”则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清新的秋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颔联“浮云四卷无馀迹,斜汉西流亦自明”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星辰的闪烁,通过“浮云”的消散和“斜汉”的流动,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浩瀚,同时也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颈联“危槛钩帘吟独久,薄帷高枕梦逾清”则转向了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危槛”、“钩帘”、“高枕”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独自在月光下吟咏,享受着宁静与孤独带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梦境中获得的超脱与清明。
尾联“幽兰佳菊漙新露,的历珠华满翠茎”以“幽兰”和“佳菊”作为自然界中的美好象征,它们在新露的滋润下绽放,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也暗喻了诗人在月夜下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与升华,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思与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