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孝亲闱乐,传经学者尊
出处:《杨孟潜挽诗》
明 · 杨士奇
芳春奋科目,令器比玙璠。
致孝亲闱乐,传经学者尊。
一朝随化物,群行载词垣。
光华知不泯,况有凤毛鶱。
致孝亲闱乐,传经学者尊。
一朝随化物,群行载词垣。
光华知不泯,况有凤毛鶱。
鉴赏
这首挽诗《杨孟潜挽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是对逝者杨孟潜的深切悼念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家族荣耀的延续。
首句“芳春奋科目”,以春天的生机盎然比喻杨孟潜年轻时积极进取,参加科举考试,展现了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一面。接下来的“令器比玙璠”则进一步赞扬其才德兼备,如同珍贵的美玉一般,寓意其品德高尚、才能卓越。
“致孝亲闱乐,传经学者尊”两句,既体现了杨孟潜对家庭的孝顺,也表明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受到学者们的尊敬。通过这两句,诗人强调了杨孟潜不仅在个人修养上达到了高度,还在社会文化传承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朝随化物,群行载词垣”描绘了杨孟潜逝世的情景,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和影响力依然存在,如同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词垣,这里可能是指文学创作或文坛的地位,暗示其作品和思想将被后人铭记。
最后,“光华知不泯,况有凤毛鶱”表达了对杨孟潜家族荣耀的延续的期待。光华不灭意味着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被人们怀念;而“凤毛鶱”则是对后代继承者才能出众的比喻,预示着杨氏家族的荣耀将在后辈中继续发扬光大。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杨孟潜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家族荣耀传承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