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
出处:《初入西署二首》
明 · 欧大任
大李班棘位,国法铸鼎存。
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
毕弋开一网,下车泣群冤。
好生钦恤哉,资始尊乾元。
参辟兴何世,奏谳谁能原。
春露鲜时布,秋荼日以繁。
上有圣明君,播令弘湛恩。
五听夙申戒,三宥仍平反。
小臣忝末职,受宪敢不惇。
迈种愧咎繇,愿察嘉石言。
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
毕弋开一网,下车泣群冤。
好生钦恤哉,资始尊乾元。
参辟兴何世,奏谳谁能原。
春露鲜时布,秋荼日以繁。
上有圣明君,播令弘湛恩。
五听夙申戒,三宥仍平反。
小臣忝末职,受宪敢不惇。
迈种愧咎繇,愿察嘉石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初入西署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赞美与反思,以及对君主圣明、公正施政的向往。
首句“大李班棘位,国法铸鼎存”,以“大李”暗指古代贤臣,通过“班棘位”和“铸鼎存”来象征法律制度的建立与稳固,表达了对古代法律体系的尊重与推崇。
接着,“折民徵虞书,祥刑丽周官”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古代法律的严谨与完善,通过引用“虞书”和“周官”的典故,强调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毕弋开一网,下车泣群冤”描绘了古代执法者公正无私的形象,他们如同捕猎者一般,用法律之网捕捉罪行,为无辜之人伸冤,体现了古代法律制度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好生钦恤哉,资始尊乾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君主权威的敬畏,认为君主应当以仁慈之心治理国家,遵循自然法则。
“参辟兴何世,奏谳谁能原”则提出了对当时社会法律执行情况的疑问,暗示了法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春露鲜时布,秋荼日以繁”运用比喻手法,将法律的实施比作春雨滋润万物,秋茶繁茂,形象地描绘了法律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作用。
最后,“上有圣明君,播令弘湛恩。五听夙申戒,三宥仍平反”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希望君主能够广泛听取意见,公正处理案件,体现法律的公平与仁慈。
“小臣忝末职,受宪敢不惇。迈种愧咎繇,愿察嘉石言”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明自己虽身处低微之职,但不敢违背法律,愿意接受法律的教诲,并希望君主能关注并采纳自己的建议。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法律制度的赞美与反思,以及对理想君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公正、仁慈治国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