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出处:《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唐 · 贯休
满眼尽疮痍,相逢相对悲。
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满眼:眼前。疮痍:破败景象。
相逢:相遇。
悲:悲伤。
乱阶:战乱的局势。
犹未已:还未停止。
一柱:一根支柱。
若为支:如何支撑。
堰茗:煮茶。
蒸红枣:红枣煮沸。
看花:赏花。
似好时:仿佛好时光。
不知:不知道。
今日后:今后的日子。
吾道:我的道路。
竟何之:将去向何方。
翻译
眼前一片疮痍,相逢两人都悲伤。战乱仍未停息,一根支柱如何支撑。
煮茶时红枣飘香,赏花仿佛在美好的时光。
未知今后的日子,我的道路将通往何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心境和景象,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人以"满眼尽疮痍"开篇,表现出一种哀伤和破败的情状,通过"相逢相对悲"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和无奈。接下来的"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则是对现实环境的描绘,可能指的是一场战争或动荡后的残破景象,其中的一柱似乎在支撑着最后的希望。
诗中的"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又转向了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追念。"堰茗"指的是用泥土或石块围起的地方,可能是种植果树之处,而"蒸红枣"则是成熟而甜美的枣子,这里象征着过去的丰收与喜悦。"看花似好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透露出一种迷茫和未知感,诗人对于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和结果感到困惑,不知将会走向何方。这也反映出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力感与迷失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