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幸际丰登日,满泛松觥剩句酬
出处:《熙春朝阳》
宋 · 方蒙仲
山占樵城最上头,眼前历历记曾游。
古来不少二千石,海内今谁第一流。
小队未妨需隙暇,大书已觉振岩幽。
于今幸际丰登日,满泛松觥剩句酬。
古来不少二千石,海内今谁第一流。
小队未妨需隙暇,大书已觉振岩幽。
于今幸际丰登日,满泛松觥剩句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指代地理位置,此处的山。占:占据。
樵城:打柴人的城市,可能指有山林的地方。
最上头:顶部,最高处。
二千石:古代官员的俸禄等级,指高官。
第一流:顶尖,最优秀的。
小队:小型团队。
需隙暇:需要空闲时间。
大书:指书法作品或重要的文献。
振岩幽:使山谷显得幽深,形容书法的影响力。
丰登日:丰收的日子。
松觥:用松木制成的酒杯。
剩句酬:用剩余的诗句来赞美或庆祝。
翻译
山占据了樵城的最高处,眼前的景象清晰记得曾经游览过。自古以来,这里有许多高官,如今国内谁堪称第一流人物呢?
即使小队出行也不妨碍在闲暇时前来,大书的墨香已经让山谷显得更加幽静。
如今正值丰收之日,我们庆幸能在此畅饮,用松木杯中的美酒来赞颂这些佳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间小屋中,回忆昔日游历之乐的景象。首句“山占樵城最上头”表明诗人居住在山中的最高处,这个位置可能是为了远离尘世,或者是为了更好地观赏自然。
“眼前历历记曾游”显示了诗人对往昔旅行的美好回忆。这些回忆如同画面一般清晰地展现在他的眼前。这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
“古来不少二千石,海内今谁第一流”是诗人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或事迹的提及,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个人成就与历史地位的思考。两千石可以理解为古代的高官或重量级的人物,这里的“不少”表达了历史上杰出人才众多,而“今谁第一流”则是在探讨当下谁能与这些历史人物相媲美,带有一种时代的忧虑和对现实的反思。
接下来的“小队未妨需隙暇,大书已觉振岩幽”可能是描述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情形。这里的小队可能指的是时间片段,小队未妨意味着这些时间被充分利用,而不至于空虚度日。隙暇即闲暇之意,表明诗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创作。大书一词,则暗示了诗人的学问渊博,他的内心世界已经触及到了更为深邃的地方。
最后,“于今幸际丰登日,满泛松觥剩句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在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享受。幸际丰登日意味着能够在美好的时代中安然享受每一天,而“满泛松觥剩句酬”则可能是指诗人用酒来慰藉自己,借由写作来酬答这份清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时代和个人成就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