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岩下陡壑,涉水攀绝巘
出处:《书杖锡寺》
明 · 王守仁
杖锡青冥端,涧壁环天险。
垂岩下陡壑,涉水攀绝巘。
溪深听喧瀑,路绝骇危栈。
扪萝登峻极,披翳见平衍。
僧逋寄孤衲,守废遗荒殿。
伤兹穷僻墟,曾未诛求免。
探幽冀累息,愤时翻意惨。
拯援才已疏,栖迟心益眷。
哀猿啸春嶂,悬灯宿西崦。
诛茆竟何时,白云愧舒捲。
垂岩下陡壑,涉水攀绝巘。
溪深听喧瀑,路绝骇危栈。
扪萝登峻极,披翳见平衍。
僧逋寄孤衲,守废遗荒殿。
伤兹穷僻墟,曾未诛求免。
探幽冀累息,愤时翻意惨。
拯援才已疏,栖迟心益眷。
哀猿啸春嶂,悬灯宿西崦。
诛茆竟何时,白云愧舒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对杖锡寺的探访与感悟。诗中以“杖锡”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徒步登山的情景,通过“青冥端”、“天险”、“陡壑”、“绝巘”等词语,营造出山势险峻、道路崎岖的氛围。随后,诗人深入描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如“喧瀑”、“危栈”、“峻极”等,展现了壮丽的山水之美。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寺庙的荒凉景象,“僧逋”、“孤衲”、“废殿”等词句,透露出寺庙的荒废与僧人的孤独。诗人对这处偏远之地的现状表达了同情,“曾未诛求免”,暗示了当地生活的艰辛。
在探寻幽静的同时,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愤时翻意惨”,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他反思自己的能力有限,“拯援才已疏”,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却日益加深,“栖迟心益眷”。
最后,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哀猿啸春嶂,悬灯宿西崦”,以猿猴的哀鸣和夜灯的微光,渲染了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结尾“诛茆竟何时,白云愧舒捲”表达了诗人对于重建寺庙、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