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洪流泛使航,萧萧寒日淡无光
出处:《使郢渡黄河》
明 · 孙承恩
渺渺洪流泛使航,萧萧寒日淡无光。
平沙依约云横渡,短楫飘摇风满裳。
水底鱼龙时啸舞,望中鸢鸟没苍茫。
天书玉节恭承命,不似乘槎志意荒。
平沙依约云横渡,短楫飘摇风满裳。
水底鱼龙时啸舞,望中鸢鸟没苍茫。
天书玉节恭承命,不似乘槎志意荒。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渡过黄河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渺渺洪流泛使航”以“渺渺”形容黄河之广袤,“洪流”展现其浩荡之势,诗人乘坐的船只在这样的大河上航行,既显出旅途的壮阔,也暗示着旅程的艰辛与挑战。
“萧萧寒日淡无光”一句,通过“萧萧”形容寒风的凄厉,与“淡无光”的日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冷清、寂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
“平沙依约云横渡,短楫飘摇风满裳”则进一步描绘了黄河两岸的景色与诗人所处的环境。平沙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渡口相连;而诗人手中的短楫,在风力的推动下,使得衣裳满是风的痕迹,生动地展现了行舟于黄河上的动态美。
“水底鱼龙时啸舞,望中鸢鸟没苍茫”两句,将视线从水面转向水底与空中。鱼龙在水底时而啸叫,时而舞蹈,鸢鸟在天空翱翔,消失在苍茫的远方,这些自然界的生灵与景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诗的意境与情感深度。
最后,“天书玉节恭承命,不似乘槎志意荒”表达了诗人对使命的恭敬与对自身志向的坚守。这里的“天书玉节”可能象征着朝廷的命令或使命,诗人表示自己将认真履行职责,不会像乘槎(古代传说中的木筏)那样迷失方向,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和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渡黄河时的壮丽景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自身使命的深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