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车去马谩孔总,亭主自住谁为情
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岂非龙伯所播迁,海水枯竭久乃成。
穷搜石怪呈万巧,宛取物似罗千形。
阴湫阳岭何恍惚,紫光碧燄长磨萦。
夜随王乔玉箫发,晓答矩那金磬清。
闻者未到意已倾,往往梦想驱风霆。
胡僧犹嫌憩寂寞,便房曲槛频招迎。
强扶坠阁接云汉,却补坏壁回丹青。
来车去马谩孔总,亭主自住谁为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叶适所作,题目为《虎长老修双峰》。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古代道教修炼之地——九州大麓标山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观和神灵力量的描述。
“九州大麓标山经,早与天地同垂名。”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标山的宏伟与古老,其名气与宇宙齐名,显示出诗人对这座山的崇敬之情。
“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这里提到的是道教修炼的历史和这山的神秘力量,表明标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修行之所,也是展示其超乎常山之上的神圣地位。
“岂非龙伯所播迁,海水枯竭久乃成。”这两句通过比喻,描述了标山的形成过程,如同神话中的巨龙所铸造,不可思议。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然力和时间长河塑造奇迹的观念。
“穷搜石怪呈万巧,宛取物似罗千形。”这两句描绘了标山上石头的奇特多变,以及自然景观如同工匠之手所创造的一般精美绝伦。
“阴湫阳岭何恍惚,紫光碧燄长磨萦。”诗人通过对比照映现象的描写,表现了标山日夜变化、光影交错的神奇景色,以及自然之美的不朽感。
“夜随王乔玉箫发,晓答矩那金磬清。”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音乐和声音的描绘,表达了在标山中体验到的超然境界和心灵上的净化。
“闻者未到意已倾,往往梦想驱风霆。”诗人的情感早已被标山所吸引,即便未亲临其境,也能通过想象触发内心的风暴,体现了自然美景对人心灵深刻影响。
“胡僧犹嫌憩寂寞,,便房曲槛频招迎。”这里出现的是一位胡僧(可能是指西域来的僧侣)的形象,其孤独和寂寞感,以及对标山的向往与期待。
“强扶坠阁接云汉,却补坏壁回丹青。”这两句则描绘了对修行之地的维护与重建,通过修复古老建筑来连接天地之间,展现出一种对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敬畏。
“来车去马谩孔总,亭主自住谁为情。”最后两句诗人以客观的角度描述了来往于标山之人的情形,以及亭主(可能是指修行者或管理者)的淡定生活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标山的地理特征、历史传说以及个人感受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于道家修炼文化的尊崇。同时,诗中所表现出的自然美景和超凡脱俗的情怀,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自然与精神世界追求的一种典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