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如靡及,非以爵通侯
出处:《次答曾清仲》
明 · 陈邦彦
皇造当震业,中兴方兆谋。
肉食岂无人,所需在英猷。
往事既以误,蓬茅怀杞忧。
闻者粲然笑,谁能念同舟。
庶几竭精诚,感格明与幽。
二仪何附圣,良亦气所浮。
以兹捧土微,逝欲障狂流。
同人闻此行,慰藉称壮游。
挟琴佐素酒,商歌义兼优。
念子虽投閒,乃心在凝旒。
筑台自隗始,庶以倡同仇。
离筵不尽醉,委之置道周。
我怀如靡及,非以爵通侯。
肉食岂无人,所需在英猷。
往事既以误,蓬茅怀杞忧。
闻者粲然笑,谁能念同舟。
庶几竭精诚,感格明与幽。
二仪何附圣,良亦气所浮。
以兹捧土微,逝欲障狂流。
同人闻此行,慰藉称壮游。
挟琴佐素酒,商歌义兼优。
念子虽投閒,乃心在凝旒。
筑台自隗始,庶以倡同仇。
离筵不尽醉,委之置道周。
我怀如靡及,非以爵通侯。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邦彦对友人曾清仲的回信,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才选拔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政治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句“皇造当震业,中兴方兆谋”,点明了国家正处于振兴的时期,需要英明的领导者来规划未来的蓝图。接着,“肉食岂无人,所需在英猷”一句,表达了对朝廷中庸碌无为官员的批评,强调了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往事既以误,蓬茅怀杞忧”两句,诗人回顾历史上的失误,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面的担忧,同时暗示自己如同蓬草一般,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接下来,“闻者粲然笑,谁能念同舟”则通过旁观者的嘲笑,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凉,同时也暗含了对同僚不理解和支持的感慨。
“庶几竭精诚,感格明与幽”表明诗人愿意尽心尽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上天,使国家得到拯救。接下来,“二仪何附圣,良亦气所浮”一句,将圣明的君主比作天地之间的主宰,强调了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最后,“以兹捧土微,逝欲障狂流”表达了诗人愿意像献土一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阻挡可能的危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