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毫素筌蹄,波光野色凄迷
出处:《题野渡风烟图》
宋 · 陈造
画师毫素筌蹄,波光野色凄迷。
舟舣树阴欲动,鱼惊帆影应低。
舟舣树阴欲动,鱼惊帆影应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毫素:洁白的画布,指画家作画的工具和材料。筌蹄:筌是捕鱼的竹器,蹄指马蹄,这里泛指绘画工具。
波光:水面反射的光,形容水的动态美。
野色:野外的景色,自然风光。
舣:停船靠岸。
树阴:树下的阴影。
鱼惊:鱼儿因受到惊吓而游动。
帆影:船帆在水中的倒影。
应低:因为鱼惊,帆影看起来更低。
翻译
画家在洁白的画布上挥洒笔墨,描绘出野外波光与景色的迷离。小船停靠在树荫下,似乎微风吹过,连鱼儿都受惊,帆影也因此显得更低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动态的野外渡口画面。"画师毫素筌蹄",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画家在洁白的画纸上挥洒,仿佛捕捉住了自然的足迹和生灵。"波光野色凄迷",通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朦胧的田野景色,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或静谧的诗意。
"舟舣树阴欲动",诗人注意到小船停靠在树荫下,似乎树影的微动预示着风的吹拂,暗示了画面的生动与自然的微妙变化。"鱼惊帆影应低",进一步描绘了细节,鱼儿因船的动静而受惊,连带使得帆影也显得更低矮,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幕。
整体来看,陈造的《题野渡风烟图》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将画中之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风烟笼罩的野外渡口,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生动并存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