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歌下里宜居郢,渔爱桃源岂为秦
出处:《相识》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相识白头浑似新,识他谁假又谁真。
客歌下里宜居郢,渔爱桃源岂为秦。
争李道傍群小子,买瓜取大众贫人;自怜丑拙天生定,羞效西施病里颦。
客歌下里宜居郢,渔爱桃源岂为秦。
争李道傍群小子,买瓜取大众贫人;自怜丑拙天生定,羞效西施病里颦。
鉴赏
这首诗以"相识"为主题,通过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首句"相识白头浑似新",形象地表达了即使长久相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可能如初次相遇般新鲜。接下来的"识他谁假又谁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真假难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心理。
"客歌下里宜居郢,渔爱桃源岂为秦"两句,借典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客人喜欢像屈原那样在民间歌唱,渔夫则更愿在桃花源般的环境中生活,而非追求尘世的功名。"争李道傍群小子,买瓜取大众贫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路边的小子争抢李子,却无视了贫苦百姓的艰辛。
最后两句"自怜丑拙天生定,羞效西施病里颦",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认识,认为自己的丑陋和笨拙是命中注定,不愿像病中的西施那样矫揉造作,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坚守自我本真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内涵丰富,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独特见解和个人品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