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猿惊挽崖藤落,寻鹿疑逢石壁开
出处:《携妻子入石龙山》
明 · 刘崧
十年奔走困风埃,此日飘蓬未拟回。
谩说管宁浮海去,真成庞德入山来。
窥猿惊挽崖藤落,寻鹿疑逢石壁开。
从此畏人问名姓,短衣草具尽徘徊。
谩说管宁浮海去,真成庞德入山来。
窥猿惊挽崖藤落,寻鹿疑逢石壁开。
从此畏人问名姓,短衣草具尽徘徊。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携妻子入石龙山》描绘了诗人在历经十年艰辛后,带着家人进入石龙山的场景。首句“十年奔走困风埃”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劳碌,生活困顿,如今终于有机会暂时逃离尘世的疲惫。次句“此日飘蓬未拟回”以飘蓬比喻自己和家人的流浪生活,暗示他们在此刻并不打算立即返回原来的环境。
第三句“谩说管宁浮海去”引用了东汉隐士管宁的故事,暗示自己也有隐居避世的想法,但与管宁不同的是,他并非主动选择,而是被迫进入山中。第四句“真成庞德入山来”则借庞德之名,表达出一种无奈和不情愿的心情,庞德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因战乱而避难山林。
第五、六句通过“窥猿惊挽崖藤落”和“寻鹿疑逢石壁开”,生动描绘了山中生活的神秘与自然,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甚至在攀援过程中不慎触动藤蔓,显示出对新环境的好奇和谨慎。
最后一句“从此畏人问名姓,短衣草具尽徘徊”,诗人流露出对世人询问身份的畏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他选择穿着简朴,徘徊在山间,不愿过多地暴露自己的过去和身份,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寻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从世俗生活到隐居山林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新生活的探索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