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刘向今方远,典礼孙通尚未回
出处:《雪后和答朱孔炎并寄方允治》
明 · 欧大任
何因授简上平台,朱邸参差夕照开。
积雪流从桐柏下,白云飞度大梁来。
校书刘向今方远,典礼孙通尚未回。
千载汉家逢盛事,一时人待宛都才。
积雪流从桐柏下,白云飞度大梁来。
校书刘向今方远,典礼孙通尚未回。
千载汉家逢盛事,一时人待宛都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夕阳下的京城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文化氛围。首句“何因授简上平台”,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场景,仿佛诗人正站在高处,准备书写对这壮丽景色的感慨。接着,“朱邸参差夕照开”一句,通过“朱邸”这一意象,展现了皇家建筑在夕阳余晖中的辉煌与庄严,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积雪流从桐柏下,白云飞度大梁来”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观的对比,积雪与白云,一静一动,一白一蓝,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广阔。这里,桐柏山与大梁城作为地理标志,不仅增添了地域特色,也暗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校书刘向今方远,典礼孙通尚未回”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刘向与孙通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时局的感慨。刘向曾校书于宫中,而孙通则负责礼仪典章,他们的故事在这里被用来隐喻对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的思考。
最后,“千载汉家逢盛事,一时人待宛都才”两句,将视角拉回到现实,表达了对当下盛世的赞美,并期待着像汉代那样的人才涌现。这里的“宛都”代指当时的京城,暗示着对人才与文化的重视,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自然与现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