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地皮薄如纸,长堤卷作长河水
神奸夜邀髑髅语,碧草无光愁露渚。
鲛人献绡珠泪泣,鸾裾行烟翠痕湿。
阿鬟娇小不成妆,帝与桑田汤沐邑。
胭脂紫玉吹海腥,阳侯击浪玻璃声。
湖边地皮薄如纸,长堤卷作长河水。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所作的《至元戊寅四月十九日风雷大作村民以为龙王嫁女予作诗以纪之》,描绘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风雷交加、龙王嫁女的神话场景。
开篇“西方龙君嫁龙女”,以龙君象征自然界的主宰,嫁女则寓意着自然界的一次重大变迁,预示着某种力量的转移或新生。接着,“雷车彭彭载风雨”形象地描绘了雷鸣电闪、狂风暴雨的壮观景象,雷声如车轮滚动,风雨交加,渲染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氛围。
“神奸夜邀髑髅语,碧草无光愁露渚”两句,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夜晚的神秘与恐怖融入其中,髑髅(骷髅)在夜中交谈,碧草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露水似乎也充满了哀愁,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略带凄凉的意境。
“鲛人献绡珠泪泣,鸾裾行烟翠痕湿”则转向对海底世界的描写,鲛人(传说中的鱼尾人身的生物)献上珍贵的绡(丝织品),其泪水如同珍珠般晶莹,鸾裾(鸾鸟的羽毛制成的衣裙)在烟雾中行走,翠痕(绿色的痕迹)被雨水打湿,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独特魅力与生命的脆弱。
“阿鬟娇小不成妆,帝与桑田汤沐邑”描绘了一个娇小可爱的女子(阿鬟),她虽然美丽却无法装扮自己,仿佛暗示着某种命运的安排。同时,帝(皇帝)给予的桑田(种植桑树的土地)和汤沐邑(沐浴的地方)象征着权力与财富,但在这场自然奇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胭脂紫玉吹海腥,阳侯击浪玻璃声”进一步描绘了海面的景象,胭脂紫玉(可能指海洋中的珊瑚或海藻)在海风中摇曳,散发出腥味,阳侯(传说中的海神)击打波浪,发出如同玻璃破碎的声音,既展现了大海的壮丽,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
最后,“湖边地皮薄如纸,长堤卷作长河水”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湖边的地皮薄得像纸一样,长堤仿佛被卷成了长长的河流,形象地展示了这场风暴的威力,以及自然环境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也蕴含了对生命、权力、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