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
出处:《食黍行》
宋 · 王安石
周公兄弟相杀戮,李斯父子夷三族。
富贵常多患祸婴,贫贱亦复难为情。
身随衣食南与北,至亲安能常在侧。
谓言黍熟同一炊,欻见陇上黄离离。
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
富贵常多患祸婴,贫贱亦复难为情。
身随衣食南与北,至亲安能常在侧。
谓言黍熟同一炊,欻见陇上黄离离。
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杀戮:互相残害,指内部斗争。夷三族:古代残酷的刑罚,灭绝整个家族。
患祸婴:遭受祸患困扰。
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困难。
至亲:最亲近的人。
黄离离:形容黍米枯黄稀疏。
中道:半路上,途中。
食黍还心悲:因看到黍米而想起往事,内心悲伤。
翻译
周公兄弟互相残杀,李斯父子被灭三族。无论富贵总多灾祸缠绕,贫贱生活也难以忍受。
人生漂泊衣食南北求,亲人相伴怎能长久留。
曾说丰收时一起煮饭吃,猛然间看见田野上黍米枯黄。
游子半路忽然不再归,从此尝黍米饭心生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食黍行》。通过对周公兄弟相残和李斯父子被灭三族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于富贵与贫贱两种生活状态中人们都难以避免灾祸的感慨,以及对于亲情易逝去的无常之感。诗中“身随衣食南与北”一句,强调了人的生存状况往往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而“至亲安能常在侧”则表达了对亲人难以长久陪伴的哀伤。
接着,“谓言黍熟同一炊”和“欻见陇上黄离离”两句,通过对黍(一种粮食)的成熟及其色泽变化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悲凉之情。一旦亲人或朋友在旅途中突然不再归来,连平日里简单的食物也会变得充满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个人遭遇以及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