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
清末近现代初 · 陈三立
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
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
坟头两株异枝干,葳蕤丹蕊璎珞细。
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
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
俄惊楠竹上穿霄,十年重认午眠寺。
写经作塔诸天寂,窜影入林飞翮避。
遗基补筑松巅阁,围带列屏蓄山气。
二客病跛阻攀登,坐听寒滴觅新句。
别僧飞翠湿日脚,微笑已得西来意。
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
坟头两株异枝干,葳蕤丹蕊璎珞细。
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
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
俄惊楠竹上穿霄,十年重认午眠寺。
写经作塔诸天寂,窜影入林飞翮避。
遗基补筑松巅阁,围带列屏蓄山气。
二客病跛阻攀登,坐听寒滴觅新句。
别僧飞翠湿日脚,微笑已得西来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三立与友人在秋季湖边赏桂的场景。首句“盛秋故侣临湖壖”点明时令和人物,接着“邀观十里传馨桂”写出十里桂花香的盛况。诗人漫步在“岩峦回复烟岚消”的景色中,一路繁花盛开,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
“坟头两株异枝干”暗示了历史的痕迹,而“葳蕤丹蕊璎珞细”则细致描绘了桂花的美丽。诗人被桂花之美所吸引,甚至“止箯仰面眩眼目”,感叹其为“尤物”。随后,诗人深入自然,感受到万物皆有佛性,溪声引导他进入梦乡。
“俄惊楠竹上穿霄”转而描绘了高耸的楠竹,唤起对理安寺的记忆,十年后再访,感慨万千。寺庙静谧,“写经作塔诸天寂”,飞鸟匿影,松巅阁修复,山气环绕。然而,两位客人因病无法登高,只能坐着聆听滴水声,寻找创作灵感。
最后,诗人告别僧人,日影被飞翠染湿,微笑中似乎领悟到佛法真谛,传达出一种超脱与禅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赏桂的旅程,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感悟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