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出处:《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其一》
唐 · 张九龄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注释
门绪:家族世系。公侯:古代贵族爵位,指公爵与侯爵。
列:排列,此处指家族中连续有多人担任公侯之职。
嫔风:妻室的风范、品行。
诗礼:诗经与周礼,此处泛指儒家经典及相应的道德规范。
行:实行,遵循。
松萝:松树和藤萝,常用来比喻安稳、长久的生活或环境。
有寄:有所依托,有所依赖。
桃李:原指桃树和李树,此处比喻成果、成就。
忽无成:忽然未能成功,突然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剑去:宝剑离开,可能指亲人离世或重要事物失去。
双龙别:双龙分离,比喻两个重要人物(如兄弟)的离散。
雏哀:稚子的哀伤,指年幼的孩子遭遇悲伤之事。
九凤鸣:九凤悲鸣,九凤为神鸟,此处形容极为凄惨哀婉的声音。
何言:怎能说,怎么说到。
峄山树:峄山之树,峄山为中国名山,此处以树喻人或事。
还似:仍然好像,仍然类似。
半心生:只有一半生机,比喻生命力衰弱或心境极度消沉。
翻译
家族历代都是公侯之辈,妻室遵循诗书礼仪而行。原本依附于松萝般稳定的生活,却突然间桃李之果未能成就。
宝剑离去如同双龙分离,稚子的哀伤引来九凤悲鸣。
怎料到峄山之树竟如此,仿佛心中只存半生机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贵族家庭衰败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哀伤与怀念之情。诗人以公侯门庭若市、嫔风(指宫中的女性)能诗能礼自豪开篇,但随即转向现实的颓废:松萝间有寄托,桃李却未成熟,暗示事物的凋零和期待的落空。剑去双龙别,则是对过去繁华时刻的追忆,而雏哀九凤鸣,更显露了失落与孤寂。末句“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荣景的不舍和依恋,虽然外界已发生巨变,但在内心深处,那些记忆仍然生长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凄楚,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的哀伤情绪。张九龄的这首挽歌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巧妙的笔触,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特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