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长往来如返,多为世所惭全文

长往来如返,多为世所惭

出处:《宿山心永乐庵
明 · 傅汝舟
朝登三仰峰,夕宿山心庵。
久入名山游,蹊径颇尽谙。
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
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岚。
沙田稻翼翼,岩桂花毵毵。
疏篱隔鸡犬,朽树藏蜂蚕。
尝传武陵源,傍有捕鱼潭。
伐木不到远,却留松与楠。
云光卸秋屦,回首望石龛。
经旬四攀眺,偃息此自堪。
涧芹食转美,草榻卧正酣。
枕中有鸿宝,何必问老聃。
长往来如返,多为世所惭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傅汝舟的《宿山心永乐庵》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一日游历和夜晚住宿的经历。首联“朝登三仰峰,夕宿山心庵”展现了诗人早起登山,傍晚投宿于山中小庵的日常生活。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久入名山游,蹊径颇尽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路径的熟悉,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入探索。

“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暗示了山之深远,还有未被发现的新奇之处。“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岚”描绘了山林的幽深、险峻与秀美,竹林在烟雾中摇曳,增添了神秘感。诗人还提到了田园风光,“沙田稻翼翼,岩桂花毵毵”,稻田整齐,岩桂飘香,生活气息浓厚。

“疏篱隔鸡犬,朽树藏蜂蚕”进一步描绘了山村的宁静与生机,篱笆内外鸡犬相闻,朽木间仍有蜜蜂和蚕虫活动。诗人想象武陵源般的仙境,“尝传武陵源,傍有捕鱼潭”,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伐木不到远,却留松与楠”反映了山中原始而自然的状态,未受人类过度开发,松楠等树木得以繁茂生长。夜晚来临,“云光卸秋屦,回首望石龛”,诗人欣赏着秋日的云彩,回望住处石龛,感到满足。

“经旬四攀眺,偃息此自堪”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惬意与安宁,十几天的游览和休息都足够了。最后两句“涧芹食转美,草榻卧正酣”以涧边野芹的美味和草榻上的舒适睡眠,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共鸣,“枕中有鸿宝,何必问老聃”,表明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宝藏,无需追求世俗的荣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