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酒竟未悦,半景方自叹
出处:《采石上菖蒲诗》
南北朝 · 江淹
瑶琴久芜没,金镜废不看。
不见空闺里,纵横愁思端。
缓步遵汀渚,扬枻泛春澜。
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
凭酒竟未悦,半景方自叹。
每为忧见及,杜若讵能宽。
冀采石上草,得以驻馀颜。
赤鲤傥可乘,云雾不复还。
不见空闺里,纵横愁思端。
缓步遵汀渚,扬枻泛春澜。
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
凭酒竟未悦,半景方自叹。
每为忧见及,杜若讵能宽。
冀采石上草,得以驻馀颜。
赤鲤傥可乘,云雾不复还。
拼音版原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瑶琴久芜没,金镜废不看"表明主人公对物质享乐已经淡然,不再过分追求。这两句也反映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接着"不见空闺里,纵横愁思端"则透露出诗人虽然生活安逸,但内心仍有着无尽的忧愁,这些忧愁如同纵横交错,无处不在。
随后"缓步遵汀渚,扬枻泛春澜"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诗人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在自然中漫步,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则是对景物的一种细腻描写,通过电闪雷鸣和烟雾缭绕,以及水中的绿意与桂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然而在"凭酒竟未悦,半景方自叹"中,我们看到诗人即便是借助于酒,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心灵慰藉。这种半景欣赏的态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每为忧见及,杜若讴能宽"表明诗人面对忧愁时,只有通过种植菖蒲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宽解。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依赖,以及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交流来平复内心。
最后"冀采石上草,得以驻馀颜。赤鲤傥可乘,云雾不复还"则是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石上的野草成为了他暂时栖身之地,而那可骑乘的赤鲤鱼,以及消散不返的云雾,都成了他选择隐逸生活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隐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