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多好山,阳朔最奇诡
出处:《阳朔看山》
清 · 蒋琦龄
岭外多好山,阳朔最奇诡。
净洗看山晴,一棹下滩水。
应接初不暇,邂逅无穷美。
生平所未见,见之心为死。
奇者已非山,层出犹未已。
日暮维我舟,翘首更一视。
行空走群兽,攫人伺奇鬼。
竟夕颈为缩,屏息篷窗里。
诘朝挂帆去,高情稍倦矣。
我闻养生射,全名在一矢。
用兵得重瞳,百胜不足恃。
赘若舍人蛇,贱如辽东豕。
行文贵有余,怀才宜知止。
嗟哉阳朔山,所伤惟多耳。
净洗看山晴,一棹下滩水。
应接初不暇,邂逅无穷美。
生平所未见,见之心为死。
奇者已非山,层出犹未已。
日暮维我舟,翘首更一视。
行空走群兽,攫人伺奇鬼。
竟夕颈为缩,屏息篷窗里。
诘朝挂帆去,高情稍倦矣。
我闻养生射,全名在一矢。
用兵得重瞳,百胜不足恃。
赘若舍人蛇,贱如辽东豕。
行文贵有余,怀才宜知止。
嗟哉阳朔山,所伤惟多耳。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蒋琦龄的《阳朔看山(其一)》描绘了阳朔山水的壮丽与奇特。首句“岭外多好山,阳朔最奇诡”开门见山,点明阳朔山水的独特魅力。接着,“净洗看山晴,一棹下滩水”通过晴天洗眼般的清澈,展现乘船观赏的动态美,以及行进中的水势。
“应接初不暇,邂逅无穷美”表达了诗人目不暇接的惊叹,山中美景层出不穷,令人流连忘返。“生平所未见,见之心为死”强烈地传达出对美景的震撼和陶醉,甚至感觉生命因之而充实。
“奇者已非山,层出犹未已”进一步强调山峰的奇异和层叠,给人无尽的视觉享受。“日暮维我舟,翘首更一视”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仍不愿离去,凝望山景的画面。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以“行空走群兽,攫人伺奇鬼”形容山势险峻,令人感到惊悚。
夜晚来临,诗人“竟夕颈为缩,屏息篷窗里”,形容紧张而专注的欣赏,直到深夜。最后,“诘朝挂帆去,高情稍倦矣”表达虽然疲惫,但心中满是满足,对阳朔山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诗中还借“养生射”、“用兵得重瞳”等典故,寓言人生哲理:保持谦逊,懂得适时停止,如同射手知道何时收箭,用兵者明白胜利并非唯一追求。诗人感慨阳朔山虽美,但过度欣赏也会带来伤害,提醒人们要有节制和自知之明。
总的来说,蒋琦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阳朔山水的壮丽,同时融入了深沉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富有韵味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