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出处:《会胜院沃洲亭》
宋 · 梅尧臣
前溪夹洲后溪阔,风吹细浪龙鳞活。
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剪连古枝。
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
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剪连古枝。
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前溪:河流的一边。夹洲:两岸之间。
阔:宽阔。
风吹:微风。
细浪:小波浪。
龙鳞:形容波纹像龙鳞。
孤亭:孤独的小亭子。
野气:野外的气息。
松上:松树上。
藤萝:藤蔓植物。
篱上:篱笆上。
葛:一种蔓生植物。
葛花:葛藤的花朵。
葛蔓:葛藤的藤蔓。
无断时:连续不断。
女萝:一种寄生植物,也叫松萝。
古枝:古老的树枝。
当年:过去的时候。
吾叔:我的叔父。
读书处:读书的地方。
夜夜:每晚。
湿萤:湿漉漉的萤火虫。
翻译
前溪狭窄两岸宽,微风轻拂泛波纹如龙鳞般生动。孤独的小亭隐入深远的野外气息中,松树上缠绕着藤萝,篱笆上攀爬着葛藤。
葛藤花朵和藤蔓绵延不断,切勿修剪连着古树枝条。
这里曾是我叔父读书的地方,每晚萤火虫来去,湿漉漉的场景历历在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自然景象。首句"前溪夹洲后溪阔"展现了河流两岸的地理环境,洲渚狭窄,后溪宽阔,水流潺潺。接着的"风吹细浪龙鳞活"运用比喻,将微风吹过水面泛起的波纹比作龙鳞,生动形象。
"孤亭一入野气深"写出了沃洲亭的孤独与周围的自然气息融为一体,显得静谧而深远。"松上藤萝篱上葛"进一步描绘了亭子四周的植物,松树挺拔,藤萝攀缘,篱笆上葛藤茂盛,增添了生机。
"葛花葛蔓无断时,女萝莫剪连古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长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希望藤葛能长久地依附在古树枝上,寓意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延续。
最后两句"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则引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回忆,诗人回忆起自己的叔父在此读书的时光,夜晚萤火虫飞舞,增添了诗意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沃洲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历史之韵,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