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死者在黄泉,有时共号咷全文

死者在黄泉,有时共号咷

出处:《书后柬张汝东
清 · 洪繻
昔年哭君兄,君侄才弁髦。
别来今几载,君侄如我高。
门前松柏树,垂垂添须绦。
伊昔倚松人,墓草长蓬蒿!言之心为摧,泪比鹿门涛。
当时同应试,气欲吞巨鳌。
岂料到今朝,末路如斯遭!君兄已不知,君泪应滔滔。
生离与死别,秋风为怒号。
时事况已矣,身世随鸿毛。
背中无六翮,安能万里翱!死者在黄泉,有时共号咷
剑缺徐君树,笔挫班超毫。
凄风习习来,仰首望星旄。
不见故人面,常想故人袍。
倘见君兄子,勖之古贤豪!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的《书后柬张汝东》,通过哀悼逝去的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生前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突然离世的悲痛之情。

首句“昔年哭君兄”,点明了诗人曾为逝者的兄长哀悼,引出对逝者的回忆。接着,“君侄才弁髦”一句,以“弁髦”比喻人才被忽视,表达了对逝者侄子才华未被充分发掘的遗憾。

“别来今几载,君侄如我高。”时间流逝,逝者的侄子如今已成长,达到了诗人的高度,这既是对逝者侄子成就的认可,也暗含了对逝者未能见证这一成就的惋惜。

“门前松柏树,垂垂添须绦。”门前的松柏树随着岁月增长,仿佛为逝者增添了一根根须绦,象征着逝者生命的延续和对后人的影响。

“伊昔倚松人,墓草长蓬蒿!”昔日倚靠松树的人,如今墓草丛生,象征逝者的离去。接下来的几句“言之心为摧,泪比鹿门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泪水如同鹿门山的波涛,汹涌澎湃。

“当时同应试,气欲吞巨鳌。”回忆起当年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那时的雄心壮志仿佛要吞下巨大的海龟,展现了逝者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岂料到今朝,末路如斯遭!”然而,谁也没有料想到,到了今日,逝者却遭遇了如此不幸的命运。这种转折突显了命运的无常和悲剧性。

“生离与死别,秋风为怒号。”生离死别,秋风怒号,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死离别的痛苦心情。

“时事况已矣,身世随鸿毛。”时局已经如此,个人命运如同轻飘的鸿毛,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背中无六翮,安能万里翱!”没有双翼,如何能展翅高飞万里?这不仅是对逝者无法再展宏图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思。

最后,“死者在黄泉,有时共号咷。剑缺徐君树,笔挫班超毫。”逝者虽已逝,但他们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存在,如同徐君的剑树和班超的笔毫,激励后人。

“凄风习习来,仰首望星旄。”凄凉的风吹过,诗人仰望星空,寻找逝者的身影。

“不见故人面,常想故人袍。”虽然无法再见故人,但心中常常想起故人的面容和衣袍,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倘见君兄子,勖之古贤豪!”如果有机会见到逝者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学习古代贤人的智慧和勇气,继承先辈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和对逝者离世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