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止何年寺,烟花翠且重
出处:《宿寺作》
明 · 朱应登
暮止何年寺,烟花翠且重。
山门下斜日,香阁度遥钟。
梵寂残僧少,云深宿鸟慵。
皈依如有悟,不寝对金容。
山门下斜日,香阁度遥钟。
梵寂残僧少,云深宿鸟慵。
皈依如有悟,不寝对金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寺庙中所见的宁静与庄严景象。首句“暮止何年寺”,以疑问的语气引出对古老寺庙的探寻,暗示了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沉淀。接着,“烟花翠且重”一句,运用了色彩对比,将寺庙周围的景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翠绿的植被与繁茂的花朵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不失静谧的氛围。
“山门下斜日,香阁度遥钟”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山门之上,与远处传来的悠远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里的“香阁”可能指的是寺庙内的殿堂或佛像所在的场所,钟声的回荡不仅增添了宗教的肃穆感,也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梵寂残僧少,云深宿鸟慵”则将视角转向了寺庙内部。随着僧侣数量的减少,整个寺庙显得更加寂静,只有偶尔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里的“梵寂”既指佛教的清静,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云深宿鸟慵”则通过描写深邃的云层和慵懒的宿鸟,进一步强化了夜晚寺庙的孤独与沉思之感。
最后,“皈依如有悟,不寝对金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许能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找到心灵的归宿。面对佛像(“金容”),诗人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指引,决定不眠之夜,静静地与之相对,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寺庙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在此境遇下的深刻思考与内心体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