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出处:《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
唐 · 韩翃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
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
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
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
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官出行的壮丽场景。黄阁开帷幔,丹墀侍冕旒,是对其身份尊贵的描述,其中“黄阁”指的是皇帝所居之处,“帷幔”和“丹墀”则象征着高官的威仪。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表明这位官员的地位显赫,其权力覆盖了整个汉地的诸侯。
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是说尽管政治形势有所变化,但其对待南北各地区的政策并未改变,依旧关心赵国(古代指今河北一带)的安危。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这位官员管理能力和政治态度的赞赏。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是对其出行场景的描写。“双旌”指的是官员出行时的旗帜,“易水”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而“千骑”则显示了其随行队伍的壮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突出了官员权势和行动的威严。
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守的萧瑟景象。“塞草”指的是边疆地区的荒凉之草,“连天暮”形容草长及天际,给人以边境辽阔的感觉。而“边风动地秋”则传达了边疆秋季的寂寥与悲凉。
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这次送别的无奈和不舍。这里的“无因”意味着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跟随着朋友的远行,“结束”则指的是此行可能是告别的一种方式。而“佩吴钩”,则是一种装饰物,常用来表达对离去者的思念和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员出行场景的描写,以及对边塞景象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于这位王相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即将经历艰难旅程的一种担忧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