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归石有痕,犀跃无遗柙
银潢注地来,翠壁连天插。
中含五峰秀,寺载三车法。
龙归石有痕,犀跃无遗柙。
直钓谁得鱼,危矶待鸥狎。
长廊览前题,习之最为甲。
物理求其全,用材无乃狭。
浑诗亦可取,小雨才一霎。
未能臻甫白,源长流不乏。
持杯聊酌茗,清风为停箑。
超然望日下,岚翠忽颓压。
忍涕上孤舟,低头随雁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远峡广庆寺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首句“平明下碧落,晚投清远峡”描绘了清晨与傍晚时分,诗人从高处俯瞰,进入清远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银潢注地来,翠壁连天插”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澈的溪流比作银河,与青翠的山壁相连,展现出山水交融的壮美画卷。
“中含五峰秀,寺载三车法”则进一步描绘了广庆寺所在之地的秀丽风光和寺庙的庄严景象。五峰秀美,三车法喻指佛法的三种教义,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龙归石有痕,犀跃无遗柙”通过龙与犀牛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龙归石留下的痕迹,犀牛跳跃的场景,都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直钓谁得鱼,危矶待鸥狎”两句,以钓鱼与鸥鸟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直钓难以得鱼,却能吸引鸥鸟前来嬉戏,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长廊览前题,习之最为甲”描述了诗人漫步长廊,欣赏前人的题字,感受到其中的学问与艺术之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物理求其全,用材无乃狭”则提出了对事物全面理解与利用的思考,强调了在使用资源时应考虑其全面性与可持续性。
“浑诗亦可取,小雨才一霎”表明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认为即使短暂的小雨也能激发创作灵感,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感悟。
“未能臻甫白,源长流不乏”表达了对诗歌境界的追求,虽未达到极致,但源头之水长流不息,寓意着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最后,“持杯聊酌茗,清风为停箑”描绘了诗人手持酒杯,品茗赏景,享受清风拂面的惬意时光,体现了生活的雅致与闲适。
“超然望日下,岚翠忽颓压”则以超脱的视角,眺望日落,感受山岚的翠绿与沉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忍涕上孤舟,低头随雁鸭”以诗人独自乘舟,低头跟随雁鸭飞行的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界的深深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远峡广庆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与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