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出处:《和江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
宋 · 司马光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
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
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
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
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
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
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
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
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
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
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
注释
长夏:漫长的夏季。金正伏:盛暑时节。
夫子: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烦蒸:酷热蒸烤。
濯泉:清凉的泉水。
挂冠:辞官归隐。
芙蓉阙:宫殿的代称。
翻译
漫长的夏天正值盛暑时节,炎热之气尤其强烈。先生寓居官舍,无法逃脱这酷热的蒸烤。
门窗大开,熄灭了墙壁上的灯火。
麻布衣服不能抵挡热浪,羽扇也无法驱散暑气。
泉水虽想清凉,却已微温,摸着竹席都觉得讨厌。
万籁俱寂,只有蚊虫嗡嗡作响。
朝廷各部门干燥无比,喉咙和舌头仿佛蒙上了烟尘。
他整理衣物,缓缓起身散步,四周天空晴朗。
银河似乎快要干涸,星斗随意排列。
忽然想起终南山顶,青翠的秦云缭绕。
山上有参天松林,遮天蔽日,幽深寂静。
山下有万丈深渊,藏着远古的寒冰。
如何能穿上轻便的木屐,拄杖攀登险峻的山路。
挂冠归隐芙蓉宫阙,建屋于高崖之巅。
回头看看那些丰厚的俸禄,觉得就像飞舞的苍蝇一样无足轻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烦躁心情和逃避世俗的愿望。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即炎热的盛夏。"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表明诗人身处官场,却无从摆脱俗世纷扰。
接下来的几句"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描绘了诗人在炎热中所采取的避暑措施,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则是诗人出行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环境干旱和个人的烦躁情绪。
最后几句"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心中所向往的超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