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如何庵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全文

如何庵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

出处:《桐柏观留别
宋 · 白玉蟾
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如何庵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
无复得餐三井水,未曾深结九峰缘。
杖头挑月下山去,空使寒猿啸晓烟。

拼音版原文

shēnluòtiāntáidòngtiāntuánwèinuǎnyòupiāorán

ānqióngtáixiǎngshìfēitóngbǎixiān

cānsānjǐngshuǐwèicéngshēnjiéjiǔfēngyuán

zhàngtóutiāoyuèxiàshānkōng使shǐhányuánxiàoxiǎoyān

注释

身落:降落,落入。
天台:古代名山,这里指代修行之地。
蒲团:僧人打坐用的垫子。
飘然:轻盈离去的样子。
如何:为何,怎么会。
庵:小庙,此处指修行场所。
琼台地:美如琼玉的仙境。
吾非:我不是。
桐柏仙:传说中的仙人,可能指有道行的人。
复得:再能。
三井水:象征圣洁或长寿的泉水。
九峰缘:深厚的山峰缘分,可能指修行的机缘。
杖头:竹杖顶端。
挑月:月光下行走。
寒猿:寒冷季节的猿猴。
啸晓烟:在清晨的烟雾中啼叫。

翻译

我身处天台古洞之中,蒲团尚温却又飘然而去。
为何这庵舍不是琼台仙境?或许是我不够像桐柏仙人。
再也不能饮用那三井的圣水,未曾深入结识九峰的缘分。
手握竹杖,月光下下山,只留下寒猿在清晨的烟雾中哀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白玉蟾创作的《桐柏观留别》。诗中,作者以身处天台古洞天为开篇,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蒲团未暖又飘然"则描绘了作者在禅定中的轻松自如,一心向佛却又不免流连红尘的情形。

接下来,"如何庵不琼台地,想是吾非桐柏仙"表达了对庵堂所在地理风水的赞美与自我位置的思考,作者似乎在质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达到“桐柏仙”的境界。这里的“桐柏”象征着坚贞不屈、道德高尚。

第三句“无复得餐三井水,未曾深结九峰缘"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世界的淡泊与超脱,他既不再依赖世间的供养,也没有在山中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这里的“三井水”和“九峰”都是借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最后,"杖头挑月下山去,空使寒猿啸晓烟"则是对夜行景象的生动描写。诗人手执禅杖,挑着明月下山,周围环境虽只有寒风中的猿啸声,却也显得格外清寂。这一幕不仅画面美丽,也反映出作者心境的宁静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超脱、淡泊名利的宗教修行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