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全文

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

出处:《和所盘端午韵
宋 · 丘葵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
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
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
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拼音版原文

huáixiàyīnzhōngbìnqiūtiānfēngchuīmèngduòjiāngtóu

shuǐyìngnánxiānglèihènshānnéngwèiliǔqiú

chénshìzhīduānrénshēngzhōu

chóuláijūnshīkàndǎodāngshízhàolóu

注释

槐夏:槐树繁茂的夏季。
鬓已秋:形容人已显老态,鬓发如秋霜。
湘累:指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因悲悼舜而泪化为湘江之水。
柳子:指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有‘柳河东’之称。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
虚舟:比喻人生短暂且无常,如同漂浮的舟船。
赵倚楼:赵州桥上的倚栏人,代指古代文人墨客。

翻译

在槐树浓荫下,我已感到秋天的气息,清风将我的梦境吹落在江边。
江水恐怕难以洗去湘妃心中的哀怨,山峦怎能困住像柳宗元那样的才子。
红尘俗世中又有多少个端午节度过,人生大多如一叶浮舟般虚无飘渺。
每当愁绪涌上心头,我便细细品读你的诗篇,仿佛超越了当年赵州桥上的倚栏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丘葵的《和所盘端午韵》。诗中描绘了一种秋意浓厚、心境萧索的情景。“槐夏阴中鬓已秋”,通过槐树的叶子开始转黄来暗示季节的更迭,人的头发也像秋天的树叶一样渐渐变白。这里“鬓”指的是头发的一部分,但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老去。

“天风吹梦堕江头”,则是说天风轻拂,好像能将人的梦境也带到江边。这既表达了一种自然景物与人心灵相呼应的情感,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的心理。

接下来的“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则是说水虽然可以冲刷尘世的污垢,但却不能完全洗净那些积压已久的情愫。而山,也无法像对待柳子(柳宗元)那样将他囚禁。这里借用历史上柳宗元被贬官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公和无奈的心情。

“尘世不知几端午”,则是说在纷扰复杂的人间世界中,不知何时才能到来一个真正的清凉之日(端午节)。这里的“端午”既指的是时间,也有着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人生大抵一虚舟”,这是用比喻的手法,将人生的过程比作一艘轻薄无依的小船在波涛中航行,强调了人生命运的不稳定和无常。

最后,“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则是说在心情烦闷的时候,细细品味你的诗作,甚至能超越当时名家赵倚所建的楼阁。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赞赏,也反映出诗人自我安慰和激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