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有无天事业,权衡治乱帝功夫
出处:《瞻礼孔子吟》
宋 · 邵雍
执卷何人不读书,能知性者又何如。
工居天下语言内,妙出世间绳墨馀。
陶冶有无天事业,权衡治乱帝功夫。
大哉赞易脩经意,料得生民以后无。
工居天下语言内,妙出世间绳墨馀。
陶冶有无天事业,权衡治乱帝功夫。
大哉赞易脩经意,料得生民以后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执卷:拿着书卷。何人:谁。
不读书:不在阅读。
能知性者:真正理解人性的人。
工居:精通。
天下语言:世间所有语言。
妙出:超出。
绳墨:规矩、常规。
陶冶:塑造和培养。
有无:万物。
天事业:天赋予的使命。
权衡:衡量。
治乱:治世与乱局。
帝功夫:帝王的功业。
赞易:赞美《易经》。
脩经意:修撰经典的意义。
料得:预料。
生民:百姓。
以后无:未来将会。
翻译
谁手握书卷不是在阅读,真正理解人性的人又能怎样呢。精通世间言语之人,却能创作出超越常规的妙笔文章。
陶冶万物是天赋予的使命,权衡治世与乱局是帝王的功业。
赞美《易经》和修撰经典蕴含深远意义,预料未来百姓的生活将会更加和谐无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瞻礼孔子吟》,通过对孔子及其学问的赞美,表达了对知识与人性理解的深刻思考。首句“执卷何人不读书”强调了读书的普遍性,但接下来“能知性者又何如”则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真正理解人性的人又有多少呢?诗人接着称赞孔子精通天下语言,其智慧超出了世俗规范之外。
“陶冶有无天事业”赞扬孔子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教化,如同天地间的大事业,而“权衡治乱帝功夫”则指出孔子对于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这都是帝王般的功绩。最后两句“大哉赞易脩经意,料得生民以后无”高度评价孔子编纂《易经》和修撰经典的行为,认为他的智慧将使后世百姓受益无穷。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孔子学说的高度尊崇,同时也寓含了对人性、教育和治国理念的深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