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求仁岂是专求粟,采义何尝但采薇全文

求仁岂是专求粟,采义何尝但采薇

出处:《卖董华亭手卷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董公真迹世间希,博取锱铢更典衣。
书画未充三日腹,文章长得百年饥。
求仁岂是专求粟,采义何尝但采薇
悔使黄金如粪土,暮龄生计益全非。

鉴赏

这首诗《卖董华亭手卷》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文人对于艺术与生活的独特见解。

首联“董公真迹世间希,博取锱铢更典衣”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董华亭的手卷极为罕见,诗人不惜代价,甚至典当衣物,只为一睹其真容。这不仅体现了对艺术的极度热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颔联“书画未充三日腹,文章长得百年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生活的矛盾。他以书画为食,虽能暂时饱腹,却无法解决长期的饥饿问题,形象地表现了文人为艺术付出的牺牲和困境。

颈联“求仁岂是专求粟,采义何尝但采薇”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与艺术的双重追求。他并不单纯追求物质的富足(粟),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义),这种追求超越了简单的生存需求,体现了文人的理想主义情怀。

尾联“悔使黄金如粪土,暮龄生计益全非”是对前文的总结,诗人反思自己过去对金钱的轻视,意识到晚年生活可能因此而更加艰难。这一转折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揭示了文人在追求艺术与理想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文人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