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名反令他人受,军府仍归一手中
昏惑高骈应坎瘗,幻邪张吕自亡躬。
虽呙数魔谢淮海,已教锋镝尽疲癃。
沟渎横尸朝岸黑,市坊流血午街红。
庐州刺史杨行密,摧毕驱秦若转蓬。
缟素兴哀师壮直,广陵安坐挫群雄。
孙儒十倍销冥雨,庞葛馀骑化冷风。
珍重御衣劳谕使,独资都统讨全忠。
罢兵必俟长安返,制敕时依紫极同。
国憝未除身乃逝,传家无子恨奚穷。
三十六英能遗几,左右双牙总伏戎。
始闻铁挝称兵谏,卒令毬场坠冶弓。
逆名反令他人受,军府仍归一手中。
可怜执帽烦苍鹘,漫许仙衣入让宫。
称制改元非本意,思玄传位岂繇衷。
毕竟杨花飘李下,空馀义祖属徐翁。
受禅老臣真异质,当年何因养螟虫。
鉴赏
此诗《附吴四主》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描绘了吴国末代君主的悲剧命运以及其政权的覆灭过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复杂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情感。
首句“函匕惟堪诳瞽聋”以夸张手法描绘了末代君主的荒唐统治,暗示其政策令人难以理解或接受。接着,“握刀谁肯事妖凶”进一步揭示了君主的残暴与不义,表达了对这种统治方式的强烈批判。
“昏惑高骈应坎瘗,幻邪张吕自亡躬”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高骈和张吕的例子,强调了君主的昏庸和邪恶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接下来的“虽呙数魔谢淮海,已教锋镝尽疲癃”则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无数士兵在战场上倒下,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
“沟渎横尸朝岸黑,市坊流血午街红”这两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战乱后的惨状,尸体横陈,鲜血染红了街道,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悲惨。
“庐州刺史杨行密,摧毕驱秦若转蓬”赞扬了杨行密的英勇,他如同疾风中的蓬草一般迅速地击败了敌人,展现了英雄的气概。接下来的“缟素兴哀师壮直,广陵安坐挫群雄”则描述了杨行密在广陵的胜利,挫败了众多敌人的势力。
“孙儒十倍销冥雨,庞葛馀骑化冷风”通过对比,突出了杨行密军队的强大与效率,将孙儒的失败与庞统、诸葛亮的余部化为冷风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示了杨行密军队的胜利。
“珍重御衣劳谕使,独资都统讨全忠”表达了对杨行密的敬重,他在艰难的条件下派遣使者,亲自指挥军队讨伐叛乱者全忠。
“罢兵必俟长安返,制敕时依紫极同”暗示了杨行密在统一后致力于和平治理,遵守朝廷的命令。
“国憝未除身乃逝,传家无子恨奚穷”表达了对吴国末代君主的同情,他在国家危机解除后去世,没有留下子嗣,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三十六英能遗几,左右双牙总伏戎”描述了杨行密麾下的将领们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他们如同虎狼一般,保卫着国家。
“始闻铁挝称兵谏,卒令毬场坠冶弓”通过历史典故,说明了杨行密在面对内乱时的果断行动,如同在球场上掷出的箭矢,迅速而有力。
“逆名反令他人受,军府仍归一手中”揭示了杨行密在平定叛乱后,重新掌控了军队,巩固了权力。
“可怜执帽烦苍鹘,漫许仙衣入让宫”表达了对杨行密的尊敬,他如同苍鹰一般,执掌着权力,但又愿意让位于他人。
“称制改元非本意,思玄传位岂繇衷”表达了对杨行密的尊重,他在称帝改元并非出于本意,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毕竟杨花飘李下,空馀义祖属徐翁”以比喻的手法,形容杨行密如同飘落的杨花,最终归于李树之下,象征着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而义祖徐翁则成为他的象征。
“受禅老臣真异质,当年何因养螟虫”表达了对杨行密的敬仰,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老臣,却在年轻时未能妥善处理内部问题,如同养成了害虫。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复杂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同时也蕴含了对权力、正义、和平与牺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