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嘈嘈只隔壁,苦乐两声何不同
出处:《暗纺词》
明 · 沈周
贫家纺妇夜妨纱,无油点火暗摇车。
纺多手熟不劳力,眼虽不见手明白。
车摇摇兮夜迢迢,今夜不作无明朝。
来图织布且换米,早粥在锅浑舍喜。
富家烧蜡满堂红,弹丝调竹喧春风。
纺车嘈嘈只隔壁,苦乐两声何不同。
纺多手熟不劳力,眼虽不见手明白。
车摇摇兮夜迢迢,今夜不作无明朝。
来图织布且换米,早粥在锅浑舍喜。
富家烧蜡满堂红,弹丝调竹喧春风。
纺车嘈嘈只隔壁,苦乐两声何不同。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暗纺词》描绘了一个贫家妇女深夜纺织的场景。首句“贫家纺妇夜妨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在贫困中坚守职责的形象,夜晚还要忙于纺织纱线。次句“无油点火暗摇车”则细致地刻画了她照明条件的艰苦,只能借助微弱的火光操作纺车。
接下来,“纺多手熟不劳力,眼虽不见手明白”两句,通过写女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因熟练的手艺,纺织过程流畅,表现出她的勤劳和技艺高超。接着,“车摇摇兮夜迢迢,今夜不作无明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工作的连续性,暗示着生活的艰辛。
后半部分,诗人对比了贫富差距:“富家烧蜡满堂红,弹丝调竹喧春风”,富人家中灯火通明,音乐欢腾,与前文的贫家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纺车嘈嘈只隔壁,苦乐两声何不同”表达了对贫富生活状态的感慨,尽管贫家女子辛苦,但富家的热闹也并非真正的快乐,两者之间的苦乐感受截然不同。
整首诗通过贫富对比,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实况,以及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浓厚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