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公之子以情闻,公不当归众人后
出处:《赎归引》
清 · 刘大绅
出关何年无,入关亦时有。
谁知七品郎官归,赎自两县百姓手。
官视百姓如仇仇,百姓视官岂父母。
云何两县风气殊,谪戍其官引为咎。
或咀于社或祝神,或聚而哭或狂走。
或欲慷慨三公陈,或欲匍匐九阍叩。
其小人曰必归公,公不即归我颜厚。
其君子曰必归公,公之归也义不苟。
方今天子真圣人,仁孝聪明本天牖。
公有祖母年及耄,公有母氏亦多寿。
若公之子以情闻,公不当归众人后。
锾赎之说古有之,国典公谊两无负。
龟卜筮卜卜吉同,众乃唯唯不否否。
青钱早信输乞儿,白璧不烦待良友。
风霜奔走皮肤皴,道路哀号面目丑。
万千人心同一心,长安市上叹未有。
春风策马居庸还,关内依依曳杨柳。
绘图题句盈箧笥,其荣乃与使相耦。
回首一官值几何,天之玉成意非偶。
于今归来月八九,处处家家进鸡酒。
深闺儿女无所知,往事言之尚疾首。
自愧无德何以堪,作此诗焉志永久。
谁与两县新城曹,谁与赎者一穷叟。
谁知七品郎官归,赎自两县百姓手。
官视百姓如仇仇,百姓视官岂父母。
云何两县风气殊,谪戍其官引为咎。
或咀于社或祝神,或聚而哭或狂走。
或欲慷慨三公陈,或欲匍匐九阍叩。
其小人曰必归公,公不即归我颜厚。
其君子曰必归公,公之归也义不苟。
方今天子真圣人,仁孝聪明本天牖。
公有祖母年及耄,公有母氏亦多寿。
若公之子以情闻,公不当归众人后。
锾赎之说古有之,国典公谊两无负。
龟卜筮卜卜吉同,众乃唯唯不否否。
青钱早信输乞儿,白璧不烦待良友。
风霜奔走皮肤皴,道路哀号面目丑。
万千人心同一心,长安市上叹未有。
春风策马居庸还,关内依依曳杨柳。
绘图题句盈箧笥,其荣乃与使相耦。
回首一官值几何,天之玉成意非偶。
于今归来月八九,处处家家进鸡酒。
深闺儿女无所知,往事言之尚疾首。
自愧无德何以堪,作此诗焉志永久。
谁与两县新城曹,谁与赎者一穷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官员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后来因百姓的恳求和赎买得以回归的故事。诗人通过对比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和百姓对官员的感情,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当官员决定回归,尽管面临祖母和母亲的需要,他还是选择了履行公义。诗中提到的"锾赎之说",即用财物赎回官职,是古代的一种制度,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和亲情的权衡。
诗人赞赏了天子的圣明,以及百姓对官员回归的热烈欢迎,表达了对公正和人情的感慨。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无德,只能通过诗歌记录这段历史,希望它能长久流传。最后,诗人以"谁与两县新城曹,谁与赎者一穷叟"结尾,表达了对那些促成此事的普通人的敬意,尤其是那个贫穷的赎者,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民间的力量和对公正的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清代社会的复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