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全文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出处:《山坡陀行
宋 · 苏轼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
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藟之。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
藐余望兮水中坻,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
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四无人兮可忘饥。
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
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
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
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
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
聊逍遥兮容与,晞余发兮兰之渚。
余论世兮千载一人犹并时,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
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系舟于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何必每念辄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拼音版原文

shāntuóxiàshǔjiāngshìjuéyóusuǒdàngtuíqiáng

sōngbǎichǐpángjīngzhī

shàngjiànxiàzhàngtóngzhīshūsuí

miǎowàngshuǐzhōngzhǐránérchángzhěhuángguānér

huàntǎnpánshízuòshānyǒuzhǐānwēi

rénwàng
xiānrénquányányáozhī

fēixiāngwǎngláishù
使shǐkāikǒuyán

wéihànjīngxīn
yán

jiǎnzhāoshìzhīqín
dànjiāngshānyuèchángzài

ruòyǒurénmèngzhōngchóuchíguī

fēixiǎoyǒuér

yóutiānshēnfēitáoshìyóuxié

chéngmiǎomángliángwèiguǒbēi怀huái

liáoxiāoyáorónglánzhīzhǔ

lùnshìqiānzǎirényóubìngshíxíngjiézhīzhě

ééyángyángfāngzhōushuǐ

qiánniǎozhī
měiniànzhé

yìngruòxiǎngzuòyǒurén

注释

坡陀:山势起伏貌。
颓墙:倒塌的墙垣。
茀律:曲折貌。
葛:植物名,落叶木质藤本。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yè)杖兮吾僮(tóng)亦吾之书随。
汦:此同“坻”。
澣颐:澣,同浣。
颐,指下巴。
簿颐犹言洗脸。
偓佺:古传说中的仙人名。
《神记》:“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能飞行。
默不言兮,蹇(jiǎn)昭氏之不鼓琴。
仇池:山名。
在甘肃省,山有东西两门。
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
噫乎:叹词。
表示慨叹。
葛天:传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怀:怀恋。
容与:从容闲舒。
此句全用《九歌》。
晞:晾干,《九歌》:“ 晞汝发兮阳之阿。

诘曲:屈曲,屈折。
峨峨洋洋:本形容音乐高亢奔放,此形容欢乐之态。
《列子·汤问》:“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何必每念辄(zhé)得,应余若响,坐有如此兮人子期。

翻译

斜坡山冈啊下入江,山崖陡直啊被荡漾水波撞击后,好像一堵斜墙。
松树曲折啊百尺旁荫,挺拔的树干使千岁蘸惊哀。
我上面见不到太阳啊下面可有依靠,牵引着我凭拐杖行走啊是家僮也是学生。
我遥远地望见啊水里附于山体如箸的东西,是挺立修长的长者、穿着草服和羽服的道士。
瀚海般舒身仰卧,盘石般两腿张开坐着啊,有基稳固不会动摇,四面空旷无人啊连饥饿都忘掉了。
仙人偃俭自言他居住在仙境,一天一夜飞行往来不计次数。
你叫他开口说话啊,难道只有那无边的银河惊怖我心。
沉默不说话啊,如蹇昭氏之不鼓琴。
蹇昭氏安然地能使山河和日月长在,假若有贤人出世啊,梦里的仇池山是我的归路。
这不是狭小之地啊,噫嘻乎我怎么乐此而不去?
往日我游于葛天之地啊,身份不同陶氏人,还是难和他们和谐同趣。
飞升到那辽阔的部落不大吉祥啊,车夫悲叹我马有情意。
姑且逍遥啊从容闲适放任生活,沐浴我的头发啊于兰渚。
我认为世事啊千年出一圣人犹如一时之事,余行路曲折啊真正了解的人稀少。
峨峨洋洋啊我才快活啊,我好比船归属于水,鱼游鸟举也不感觉到。
不必每一思念随意实现,应和我之音好似乐声,排位如此高之人啊乐人钟子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山坡陀行》。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开篇“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两句,以宏伟的山川景象展现自然之壮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险峻环境的喜爱和适应。接着,“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藟之。”则是描绘了巨松参天、生长在悬崖边缘的情景,显示出一种不畏强权、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杖兮吾僮亦吾之书随。”诗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里的“书”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学问或是心灵的寄托。

“藐余望兮水中坻,颀然而长者黄冠而羽衣。”这两句描绘了一位仙人或道士的形象,他们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然之中。这种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代表精神层面的追求。

“浣颐坦腹盘石箕坐兮,山亦有趾安不危。”诗人继续描绘自己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全感的追求和信心。

接下来的几句:“四无人兮可忘饥。仙人偓佺自言其居瑶之圃,一日一夜飞相往来不可数。”则是诗人在强调自己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对那位神秘的仙人的生活方式表示出由衷的向往。

“使其开口言兮,岂惟河汉无极惊余心。默不言兮,蹇昭氏之不鼓琴。”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声音态度。

“憺将山河与日月长在,若有人兮,梦中仇池我归路。”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永恒自然景观的向往,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寻求和归宿之情。

最后,“此非小有兮,噫乎何以乐此而不去。昔余游于葛天兮,身非陶氏犹与偕。乘渺茫良未果兮,仆夫悲余马怀。”诗人在这里总结自己的隐逸生活,并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隐逸者的生活,表达了对于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仙人或道士形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同时,这也反映出苏轼个人对于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内心的孤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