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雪浪接溪国,巨石森起繁如堆
出处:《次韵苏翰林西山诗》
宋 · 孔武仲
黄州水米宜新醅,东坡好花公自栽。
折花倒酒送流景,不念春风飘落梅。
醉投青山上九曲,吴王故宫压崔嵬。
寒潭已无昔光景,凉殿歘变今楼台。
南阳翰林当此日,力探奇险祛尘埃。
西江雪浪接溪国,巨石森起繁如堆。
手披荒榛得突兀,中有窊处成樽罍。
漫疑踪迹尘埃暗,从此出跃樊山隈。
大贤坎轲终必用,古剑双蛰生莓苔。
忽抛光芒万丈去,星斗辟易青天开。
欃枪枉矢莫妄动,以汤滴雪谁先摧。
披奇振淹自明主,区区识宝非张雷。
阳春一奏众争和,咸韶荡默群仙来。
虽然此亦外物尔,岂系两公乐与哀。
折花倒酒送流景,不念春风飘落梅。
醉投青山上九曲,吴王故宫压崔嵬。
寒潭已无昔光景,凉殿歘变今楼台。
南阳翰林当此日,力探奇险祛尘埃。
西江雪浪接溪国,巨石森起繁如堆。
手披荒榛得突兀,中有窊处成樽罍。
漫疑踪迹尘埃暗,从此出跃樊山隈。
大贤坎轲终必用,古剑双蛰生莓苔。
忽抛光芒万丈去,星斗辟易青天开。
欃枪枉矢莫妄动,以汤滴雪谁先摧。
披奇振淹自明主,区区识宝非张雷。
阳春一奏众争和,咸韶荡默群仙来。
虽然此亦外物尔,岂系两公乐与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新醅:新酿的酒。东坡:苏轼的别称。
流景:流逝的时光。
春风:春天的风。
故宫:古代帝王的宫殿。
寒潭:寒冷的水潭。
楼台:楼阁。
翰林:古代官职,文学侍从。
西江:中国的西部河流。
樊山:比喻束缚或限制。
坎轲:困厄,失意。
古剑:古老的剑。
张雷:比喻识见浅陋的人。
阳春一奏:阳春白雪的音乐演奏。
咸韶:和谐的音乐。
两公:指苏轼和另一位未提及的人物。
翻译
黄州的水和米最适合酿新酒,东坡的美景都是他自己亲手栽种。折下花朵,倒上美酒,随着流水消逝的时光,他不惋惜春风吹落的梅花。
喝醉后投入青翠山峦的九曲之地,吴王故宫显得巍峨壮丽。
昔日寒潭的景色不再,清凉宫殿已变为今日的楼阁。
在南阳翰林的日子,他勇探奇险,扫除尘埃。
西江的雪浪连着溪边的国家,巨大的石头丛生,如同堆积的宝藏。
拨开荒草,发现一处突起的地方,成了酒杯的形状。
别以为这里尘埃掩盖了踪迹,从此地跳出,犹如跳出樊笼的山隈。
即使大贤也有困顿之时,但最终会被重用,古剑藏于莓苔中等待时机。
忽然间,光芒万丈,如同星斗在青天中开辟道路。
权杖和箭矢不要妄动,用热水滴雪,谁能轻易摧毁?
只有明主才能识破奇异,区区之人才不会像张雷那样只识宝物。
阳春白雪的音乐一演奏,众人争相附和,仙人们也沉醉其中。
虽然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却并不关乎两位先生的喜乐哀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孔武仲所作,名为《次韵苏翰林西山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孔武仲是在模仿苏轼(东坡)的风格,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黄州水米宜新醅,东坡好花公自栽。" 这两句表达了对黄州水乡的赞美,以及对苏轼在这里种植花卉的喜爱。黄州是当时出产优质酒米的地方,而“东坡”指的是苏轼,他不仅擅长文学,还喜欢栽培花草。
"折花倒酒送流景,不念春风飘落梅。"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着折下鲜花,与朋友共饮美酒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态度。
"醉投青山上九曲,吴王故宫压崔嵬。"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醉酒后依然向往着远离尘嚣的自然之美,以及对古代吴王遗留下来的宏伟建筑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历史文化深厚的情感以及他个人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