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世岂堪成傲,人谁共避諠全文

世岂堪成傲,人谁共避諠

明 · 欧大任
开径游从少,芳菲今正繁。
山多董林树,岸似武陵源。
世岂堪成傲,人谁共避諠
何时伧父过,花发醉西园。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之士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画面。首句“开径游从少”点明了主人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迹的小径,以求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着,“芳菲今正繁”一句,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

“山多董林树,岸似武陵源”两句,运用了典故,将眼前的景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董林树”和“武陵源”分别指代了自然界的美好与世外桃源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世岂堪成傲,人谁共避諠”两句,诗人反思了世俗社会的复杂与喧嚣,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这里“成傲”意味着在世俗中保持独立与自尊,“避諠”则是逃避喧闹与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

最后,“何时伧父过,花发醉西园”两句,以期待的心情展望未来,想象着有知音来访,共同欣赏花开的美好,享受宁静与和谐。这里的“伧父”可能指的是知音或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与共享美好时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