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天哀孟母霜帏苦,地幸苏卿雪窖深全文

天哀孟母霜帏苦,地幸苏卿雪窖深

出处:《赠何东滨处士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遗腹孤儿属羽林,汉家终报烈臣心。
天哀孟母霜帏苦,地幸苏卿雪窖深
非族自知难北面,未归谁不作南音。
蓼莪悲尽还禾黍,血泪终身洒满襟。

鉴赏

这首诗《赠何东滨处士(其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绘孤儿与烈士后裔的境遇,以及对孟母和苏武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忠诚与牺牲的颂扬。

首联“遗腹孤儿属羽林,汉家终报烈臣心”,开篇即点明孤儿的身份与命运,他虽是烈士之子,却因遗腹而成为羽林军的一员,暗示着他的成长与报效国家的决心。这句诗以孤儿的特殊身份,隐喻了烈士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颔联“天哀孟母霜帏苦,地幸苏卿雪窖深”运用典故,将孤儿的处境与孟母、苏武的艰难生活相比较。孟母为教育儿子而忍受生活的艰苦,苏武在匈奴雪窖中坚守节操,这两段历史故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国家的忠诚。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孤儿坚韧品质的赞许与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颈联“非族自知难北面,未归谁不作南音”进一步深化主题。孤儿虽然并非本族之人,但内心深处对国家的忠诚与认同使他难以向敌人低头。未归乡之前,他心中始终萦绕着对故乡的思念,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孤儿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忠诚与信念的赞美。

尾联“蓼莪悲尽还禾黍,血泪终身洒满襟”以《蓼莪》这一经典诗篇为引,表达了孤儿在经历种种苦难后,最终回归故土,内心的悲痛与喜悦交织。诗人通过“血泪终身洒满襟”这一形象描绘,展现了孤儿对国家的深情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家国情怀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儿与烈士后裔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忠诚、牺牲与家国情怀的颂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思。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