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粮荷锸去莫迟,行看连樯东过蓟
出处:《通漕引》
元 · 王恽
汉家鼎定天西北,万乘千官必供亿。
近年职贡仰江淮,海道转输多覆溺。
东阿距泉二百八,瀹济西来与清合。
安流取直民力省,积水浮纲才两闸。
自昔河防争横议,秖办薪刍不胜计。
宣防瓠子至今悲,以彼方兹功极细。
役徒三万期可毕,一动虽劳终古利。
裹粮荷锸去莫迟,行看连樯东过蓟。
休说春潭得宝歌,长笑韦郎空侈丽。
从今粒米斗三钱,狼藉都城乐丰岁。
近年职贡仰江淮,海道转输多覆溺。
东阿距泉二百八,瀹济西来与清合。
安流取直民力省,积水浮纲才两闸。
自昔河防争横议,秖办薪刍不胜计。
宣防瓠子至今悲,以彼方兹功极细。
役徒三万期可毕,一动虽劳终古利。
裹粮荷锸去莫迟,行看连樯东过蓟。
休说春潭得宝歌,长笑韦郎空侈丽。
从今粒米斗三钱,狼藉都城乐丰岁。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王恽的《通漕引》,展现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深思与赞美。诗中描绘了汉代国家稳定后,为了满足中央政权的需求,必须确保物资供应充足。然而,近年来通过江淮地区运输物资时,因海路转运而遭遇了多次船只倾覆的悲剧。
接着,诗人提到东阿至泉的距离,以及通过疏导济水,使得水流平稳,减少了民众的劳力消耗,并且只需要两个水闸就能实现水运。然而,历史上关于河防的争论和牺牲,尤其是瓠子河防工程的悲痛记忆,与当前的水利工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诗人强调了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实施,预计需要动员三万劳工,虽然短期内会带来劳力的负担,但长远来看将带来巨大的利益。他鼓励人们携带粮食和工具前往工地,期待看到船只连绵不断地向东驶向蓟地。
最后,诗人以一种讽刺的口吻,对比了过去关于河防工程的歌颂与现在的实际成就,认为过去的歌颂过于夸张华丽,而现在的水利工程则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带来了丰年的喜悦。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以及对水利工程为社会带来的长远福祉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