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唐 · 白居易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注释
五夏:指五个夏天,表示时间长久。登坛:登上讲坛,指授课或传道。
内殿:皇宫内的殿堂。
水为心地:比喻内心纯净如水。
玉为仪:形容行为举止如玉般高洁。
正传:正宗传承。
金粟如来:佛教中的一位佛,象征智慧。
钱唐太守: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古称钱唐)。
苦海:佛教用语,指生死轮回的痛苦。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此处可能指代佛祖说法的地方。
他生:来生,下辈子。
莫忘:不要忘记。
虚白亭:具体的地点,可能是诗人常去的场所。
法乐:佛教中的法会,充满修行和喜悦的活动。
翻译
在夏天,我作为内殿的老师,心中如水般清澈,行为如玉般端庄。真正传承了金粟如来的教诲,何必在意钱塘太守的诗篇。
从苦海中解脱必定有道路,离开灵山之后或许会有重逢之期。
来生不要忘记今日的聚会,虚白亭中的法会充满了欢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佛教与道教融合的思想。诗中“五夏登坛内殿师”表达了对道士修行场所的尊崇,“水为心地玉为仪”则象征着清净无垢的心灵和纯洁如玉的品德。接着“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显示了作者对于佛法真谛的重视以及对世间功名利禄的超然。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表达了脱离尘世苦海、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会面的不确定性。最后,“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则是对珍惜眼前缘分和共同修行时光的一种提醒。
整首诗通过宗教仪式和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友情和共修生活的珍视。白居易在此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宗教观念,既有佛道思想,也有诗人个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