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并挺南斗傍,不意昔遭巨灵擘
出处:《罗山浮山歌》
明 · 刘克治
我本高蹈山林客,一生好探神仙宅。
兹山并挺南斗傍,不意昔遭巨灵擘。
神人驱之海上来,神物复合终难辟。
熊咆龙吟山鬼灭,瑶池上界无人迹。
我欲因之弄山月,倚石迷花坐叹息。
逸翮迅足羡远游,笙鹤相迎山之侧。
举身便觉三天近,我名想在丹台籍。
兹山并挺南斗傍,不意昔遭巨灵擘。
神人驱之海上来,神物复合终难辟。
熊咆龙吟山鬼灭,瑶池上界无人迹。
我欲因之弄山月,倚石迷花坐叹息。
逸翮迅足羡远游,笙鹤相迎山之侧。
举身便觉三天近,我名想在丹台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对自然与仙界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我本高蹈山林客”开篇,自述其为山林中的隐逸之士,一生致力于探寻神仙的居所,展现了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接着,“兹山并挺南斗傍,不意昔遭巨灵擘”,描述了诗人偶然间发现了一座位于南斗星旁的山峰,却意外地被传说中的巨灵所劈开,引出了一段神秘而不可思议的经历。这既是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也暗含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神人驱之海上来,神物复合终难辟”,进一步描绘了神人驾驭着山峰从海上而来,但最终无法将它完全分开,暗示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和宇宙间的某种平衡与和谐。
“熊咆龙吟山鬼灭,瑶池上界无人迹”,通过熊的咆哮、龙的吟唱以及山鬼的消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瑶池之上似乎已无人涉足,更增添了对仙境的向往与遐想。
“我欲因之弄山月,倚石迷花坐叹息”,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山月的清辉,倚靠岩石,沉醉于花香之中,发出深深的叹息。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逸翮迅足羡远游,笙鹤相迎山之侧”,诗人羡慕那些能够自由飞翔、迅速行走的生灵,期待着在山的另一侧能有笙鹤相迎,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最后,“举身便觉三天近,我名想在丹台籍”,诗人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束缚,感到自己离天界更近了,相信自己的名字已记录在仙界的丹台之中,表达了对成仙得道、与天地同寿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