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志铭标揭留幽隧,谥法昭彰在曲台全文

志铭标揭留幽隧,谥法昭彰在曲台

宋 · 吴锡畴
一封奏入五云开,褒录儒先动九垓。
生意欲回洲上竹,好风已递陇头梅。
志铭标揭留幽隧,谥法昭彰在曲台
去去片帆春水滑,捧持飞诰看归来。

注释

奏入:上奏。
五云:古代神话中的五彩祥云,象征天庭。
儒先:儒家先贤。
动九垓:震动天地。
生意:生命力。
洲上竹:洲上的竹林。
递:传递。
陇头梅:边地的梅花。
志铭:墓志铭。
幽隧:幽深的隧道。
谥法:古代给予死者的评价和称号。
曲台:古代宫廷中的音乐殿堂。
片帆:孤舟一叶。
春水滑:春水如镜,船行流畅。
飞诰:皇帝的诏书。
看归来:期待归来。

翻译

一封奏章直上九天,表彰儒者震动寰宇
生机勃勃,洲上竹林似有回应,好风吹过,陇头梅花已传信来
墓志铭刻在幽深隧道,荣耀事迹显现在音乐殿堂
乘船远行,春水如镜,期待捧着封赐的文书回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锡畴的作品,内容描绘了诗人向郡侯呈递奏章,请为先竹洲易名并送逢原入京的情景。诗中融合了对儒家学说和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古典礼仪的遵循。

"一封奏入五云开,褒录儒先动九垓。"

这里,诗人通过“一封奏”表达了向上呈报的敬意,而“五云开”则象征着通往天界的道路畅通,意味着奏章被接受的吉兆。"褒录儒先"指赞扬儒家先贤,而"动九垓"则是对其深远影响力的描写。

"生意欲回洲上竹,好风已递陇头梅。"

诗人表达了想要返回竹洲的愿望,同时也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春天的和风已经吹拂过山前的梅花,这里“生意”指向归乡的情感,“陇头梅”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志铭标揭留幽隧,谥法昭彰在曲台。"

这两句诗强调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遵循。“志铭标揭”表达了坚守不移的意志,而“谥法昭彰”则是对古代法度的明示,"留幽隧"和"在曲台"都与古代建筑有关,表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去去片帆春水滑,捧持飞诰看归来。"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与期待的情景。“去去片帆”表达了离别之情,“春水滑”则是对流动的春水的描写,"捧持飞诰"指的是手捧着皇帝赐下的圣旨,而“看归来”则表现了一种期待和盼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儒学的尊崇,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