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光迷野鸟,春色醉游人
出处:《东池把酒》
宋 · 邓深
隐显亭台旧,浅深桃杏新。
池光迷野鸟,春色醉游人。
改席那嫌数,持杯不记巡。
海棠宜秉烛,归恨隔城闉。
池光迷野鸟,春色醉游人。
改席那嫌数,持杯不记巡。
海棠宜秉烛,归恨隔城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隐显:指隐蔽和显眼的。浅深:形容桃杏新绿的层次。
迷:使...迷惑。
春色:春天的景色。
改席:更换坐席。
持杯:手持酒杯。
海棠宜:海棠花适合。
归恨:离别之恨。
城闉:城门。
翻译
隐蔽和显眼的亭台依旧在,桃花杏花的新绿层次分明。池塘水面反照的光影让野鸟迷失,春天的景色使游人沉醉。
更换坐席不觉得频繁,手持酒杯忘记了轮巡。
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人们点起蜡烛欣赏,离别的遗憾隔着城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宴游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传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
"隐显亭台旧,浅深桃杏新" 这两句表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亭台是古代园林中的建筑物,因年久失去了原有的辉煌,但在春天的阳光下,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而桃花、杏花则代表着新生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池光迷野鸟,春色醉游人" 描述了春日游园的情景。池水反射的阳光与自然光线交织,使得小鸟在这迷离的光影中自由翱翔,而游人则沉浸于这如醉一般的美好春色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改席那嫌数,持杯不记巡" 这两句表现了宴会时的情景。人们在野外举行宴会,不断地更换坐席,但对时间的流转毫无察觉,只是手持酒杯,不知不觉中宴会已经轮回多次。
"海棠宜秉烛,归恨隔城闉"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海棠是一种花卉,常用以比喻美好而易逝的事物。秉烛,即手持蜡烛,象征着夜深人静时光。归恨隔城闉,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怀念与不舍,但因隔阂而难以相见。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宴游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