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丝细字书题罢,黄叶乘秋正打门
出处:《敬题谕淮安朱安抚诏后》
元末明初 · 王逢
九鼎沸莫止,大厦倾莫支。
太阴初阳不得烛下土,小龙望望闽之陲。
六宫掩泣向北去,孤臣凭城尚南顾。
也知天命有所归,忍为生灵贷生路。
当时不死良为此,至今人说姜与李。
君家富贵八十年,露台风馆啼猩鬼。
世事茫茫难具论,遗诏幸得传诸孙。
乌丝细字书题罢,黄叶乘秋正打门。
太阴初阳不得烛下土,小龙望望闽之陲。
六宫掩泣向北去,孤臣凭城尚南顾。
也知天命有所归,忍为生灵贷生路。
当时不死良为此,至今人说姜与李。
君家富贵八十年,露台风馆啼猩鬼。
世事茫茫难具论,遗诏幸得传诸孙。
乌丝细字书题罢,黄叶乘秋正打门。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以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深深忧虑。"九鼎沸莫止,大厦倾莫支"运用了鼎和大厦的意象,暗示国家政权的动荡和危机。"太阴初阳不得烛下土"暗指光明被遮蔽,百姓生活在黑暗中。"小龙望望闽之陲"可能是指地方势力蠢蠢欲动。
诗中提到"六宫掩泣向北去,孤臣凭城尚南顾",反映出宫廷的混乱和忠臣的无奈,以及对北方可能的侵袭的担忧。"也知天命有所归,忍为生灵贷生路"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命更替的理解,但也流露出对民众生活的同情。
"当时不死良为此,至今人说姜与李",通过历史人物姜子牙和李牧的典故,暗示如果在关键时刻有所作为,或许能改变命运。"君家富贵八十年"是对朱安抚家族长久权势的感慨,"露台风馆啼猩鬼"则寓言奢华背后的凄凉。
最后两句"乌丝细字书题罢,黄叶乘秋正打门",以书法结束,象征着诏书虽已书写完毕,但国家的命运如同秋天的落叶,无法阻挡即将到来的变革。整体上,这是一首寓言深沉、情感复杂的咏史之作,反映了元末明初动荡时期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