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
出处:《次张坦斋作广化山水图》
明 · 黄仲昭
谁写云山著此僧,王维去后让君能。
松庭鸟下闻斋磬,萝径烟消见佛灯。
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
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
松庭鸟下闻斋磬,萝径烟消见佛灯。
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
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黄仲昭所作,名为《次张坦斋作广化山水图》。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之美。
首句“谁写云山著此僧”,以问句形式引出主题,仿佛在询问是谁将云雾缭绕的山峰与僧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王维去后让君能”一句,暗含对王维艺术成就的敬仰,并指出在王维之后,诗人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艺术精神。
接着,诗人通过“松庭鸟下闻斋磬,萝径烟消见佛灯”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画面中的细节。松林间传来僧侣诵经的声音,鸟儿从树梢飞下,而烟雾散去后,佛灯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宗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春雨小溪流㶁㶁,夕阳孤塔影棱棱”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水图中的动态美。春雨轻柔地洒落在小溪上,溪水潺潺流动,夕阳西下时,孤塔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棱角分明,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秘感。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最后,“看图便欲离尘俗,共结茅庵紫翠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幅山水画的深深喜爱,以及想要融入其中、远离世俗杂念的愿望。他希望与画中之人共同在紫翠层叠的山中建造一座茅庵,过着与世隔绝、心灵纯净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宗教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