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者不视色,聋者不听声
出处:《三韵杂咏七首 其七》
宋 · 李若川
瞽者不视色,聋者不听声。
观其动作间,视听由心生。
一心苟有蔽,耳目绝聪明。
观其动作间,视听由心生。
一心苟有蔽,耳目绝聪明。
注释
瞽者:盲人。色:颜色。
聋者:聋哑人。
声:声音。
观:观察。
动作间:行为举止。
视听:视觉和听觉。
由心生:源自内心。
一心:内心。
苟:如果。
蔽:遮蔽。
绝:完全失去。
聪明:敏锐。
翻译
盲人看不见颜色,聋人听不到声音。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真正的视听源自内心。
如果内心有所遮蔽,耳朵和眼睛就会失去敏锐的感知。
鉴赏
这首诗探讨了心灵感知的重要性,提出即使身体上的感官受到限制,内心的感知仍然能够主导我们的认识。"瞽者不视色,聋者不听声"揭示了外在感官的局限,而"观其动作间,视听由心生"则表明了心灵的力量和感知的能力。这首诗通过对比身体与心灵的感知,强调了一心纯净、无私无欲的重要性。最后两句"一心苟有蔽,耳目绝聪明"进一步指出,只要内心清明,就能超越外在感官的局限,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一首探讨人生哲理与内在修养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