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尘土鬓上霜,我到壶中如故乡
连云大厦千万间,何如壶中别有天。
壶中何所有,笔床茶灶葫芦酒。
壶中何所为,目送飞鸿挥园丝。
窗前祝融老僧竹,壁上九疑狂客诗。
壶中主人知为谁,啖枣仙伯雪鹤姿。
左揽玄微袂,笑移砥柱弄河水。
右拍长房肩,饱餐麟脯倾玉舷。
蓬莱山,在何处,劝君且占壶中住。
不曾上列金马门,也应不识崖州路。
探禹穴,浮沅湘。
脚下尘土鬓上霜,我到壶中如故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盖头:遮蔽。容膝:狭小之地。
连云大厦:高耸入云的大楼。
壶中别有天:壶中另有一番天地。
笔床茶灶:文房四宝和煮茶器具。
飞鸿:大雁。
祝融:火神。
啖枣仙伯:传说中的仙人。
玄微:道教中的神仙。
砥柱:比喻坚定的人或事物。
麟脯:珍贵的肉食。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
金马门:古代宫门,象征仕途显赫。
崖州路:偏远之地,代指困厄境遇。
禹穴:大禹的墓穴,象征历史遗迹。
沅湘:两条江河名。
故乡:作者心中的归宿。
翻译
只要有遮蔽就可安居,狭小之地也能心安。即使有高耸入云的大厦千万间,也不及壶中另有一番天地。
壶中究竟有何物?有笔墨茶具、葫芦装的酒。
在壶中又做些什么?目光追随着飞鸿,手中挥洒着园中的丝线。
窗前有祝融老僧的竹影,墙壁上挂着狂放诗人的九疑诗篇。
壶中主人究竟是谁?像啖枣仙伯那样有着雪鹤般的风姿。
左手挽着玄微的衣袖,笑着移动砥柱戏耍河水。
右手轻拍长房的肩膀,尽情享用麟脯,倾倒美酒。
蓬莱仙境在哪里?劝你暂且住在壶中。
未曾涉足金马门,也不会知晓崖州的路途。
探索大禹的洞穴,泛舟沅湘河流。
脚下的尘土,鬓边的白发,我在壶中却如在故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乐雷发的《壶中天歌赠侯明父》,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理想和对朋友送别之情感的诗作。全诗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意境悠远。
诗中的“盖头即可居,容膝即可安”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只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足以安顿身心。接下来的“连云大厦千万间,何如壶中别有天”则是对比宏伟的大厦与简陋的壶中居所,揭示了诗人更倾向于后者,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壶中何所有,笔床茶灶葫芦酒。壶中何所为,目送飞鸿挥园丝。”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单而充实,其中“笔床”代表着文学创作,“茶灶”则象征着清贫自足,“葫芦酒”则是简陋却能令人陶醉的饮品。“目送飞鸿挥园丝”则表达了诗人在隐居中观赏自然,心旷神怡。
“窗前祝融老僧竹,壁上九疑狂客诗。”这里“祝融老僧竹”可能指的是窗前种植的竹子,而“九疑狂客诗”则是壁上的书法作品,或许是对朋友侯明父的赞美,也可能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文学寄托。
“壶中主人知为谁,啖枣仙伯雪鹤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主人的自我认同,以及对朋友的称赞。这里的“啖枣”可能指的是简单的饮食,“仙伯”则是对朋友的美好形象的描绘。
接着的“左揽玄微袂,笑移砥柱弄河水。右拍长房肩,饱餐麟脯倾玉舷。”则是在形容隐居生活中的自在悠然,左手拿着轻柔的衣物,笑着移动石头玩耍河水;右手搭在屋檐上,吃得饱满,倒出美酒。这些动作都极富诗意,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蓬莱山,在何处,劝君且占壶中住。”这里提到的“蓬莱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而诗人却将其与自己的隐居之地相比,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最后两句“不曾上列金马门,也应不识崖州路。探禹穴,浮沅湘。”则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不愿意涉足官场,也不熟悉繁华世界的路途,而是宁愿探索古代圣贤之道,漫游在大自然中。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描绘,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简单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