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勿令山谷笑,光辉夜夜自南箕
出处:《周父母祠》
明 · 陈鸿
一清如水令人思,风度于今犹见之。
琴里阳春劳□阜,车前甘雨起疮痍。
吏行冰上苍鹰化,士在桃边□铸奇。
箫鼓勿令山谷笑,光辉夜夜自南箕。
琴里阳春劳□阜,车前甘雨起疮痍。
吏行冰上苍鹰化,士在桃边□铸奇。
箫鼓勿令山谷笑,光辉夜夜自南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被尊称为“周父母”的祠堂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诗人以“一清如水令人思”开篇,巧妙地将祠堂的清静与内心的深思相连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风度于今犹见之”一句,表达了对祠堂中所蕴含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的追忆与怀念,即使时间流逝,这种风度依然历久弥新。
“琴里阳春劳□阜,车前甘雨起疮痍”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音乐比作温暖的春天,抚慰人心;将雨水比作甘霖,滋润大地,形象地表达了音乐与雨水对于人心与自然的正面影响,同时也暗喻了祠堂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够治愈人心的创伤。
“吏行冰上苍鹰化,士在桃边□铸奇”则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官员与士人不同寻常的品质与作为。冰上的苍鹰象征着官员的刚正不阿,而士人在桃树边铸就的奇绩,则暗示了他们非凡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两句不仅赞扬了人物的品格,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箫鼓勿令山谷笑,光辉夜夜自南箕”表达了诗人希望祠堂中的音乐与仪式能够得到山谷的认可与赞赏,同时强调了祠堂中所散发的光辉与精神力量,如同南箕星一样,无论何时都能照亮人心,给予人们希望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父母祠的赞美,不仅颂扬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也寄托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与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