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从王烈或见呼,试访孙登竟无语
出处:《赠麻田山人吴子野》
宋 · 晁补之
汶阳我昔见苏李,人言吴子归未几。
长啸春风大泽西,却望麻田山万里。
不逢郑老溪上箭,欲致朱公路傍米。
今年穷巷丝生发,马尾吹风化衣袷。
定知赤鲤蓦波涛,何意黄冠惊仆妾。
琅函万过阴魄悲,心无丹白炉生儿。
山中种芝岂无侣,成都醉眠未当去。
愿从王烈或见呼,试访孙登竟无语。
弃家内愧非此流,此身天地一虚舟。
未应齿豁尘埃里,乞与青精救白头。
长啸春风大泽西,却望麻田山万里。
不逢郑老溪上箭,欲致朱公路傍米。
今年穷巷丝生发,马尾吹风化衣袷。
定知赤鲤蓦波涛,何意黄冠惊仆妾。
琅函万过阴魄悲,心无丹白炉生儿。
山中种芝岂无侣,成都醉眠未当去。
愿从王烈或见呼,试访孙登竟无语。
弃家内愧非此流,此身天地一虚舟。
未应齿豁尘埃里,乞与青精救白头。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赠麻田山人吴子野》。诗中,诗人回忆起在汶阳与好友苏李的相遇,感叹吴子归乡不久。他描述了春天在大泽边长啸的场景,遥望远方的麻田山,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诗人提及未能遇见郑老射箭溪边,也无法为吴子提供路边的米食,暗示了友人生活的清贫。接着,诗人感慨自己在穷巷中生活,丝发渐生,风吹马尾,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艰辛。他想象赤鲤跃动于波涛,而吴子却意外地以黄冠(可能指隐士服饰)出现在家中,令仆妾惊讶。
诗人进一步抒发情感,提到书函中的幽思和内心的丹心白炉(可能象征修炼或理想),暗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羡慕。他希望跟随像王烈、孙登这样的高人,但又深知自己并非隐逸之人,感到内心矛盾。最后,诗人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叶虚舟,不愿沉沦尘埃,希望能借助青精(仙药)来延缓衰老,保持青春。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怀念,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