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坛坫世同推,之子南来慰所思
出处:《答朱彦则二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云间坛坫世同推,之子南来慰所思。
白石砂床勾漏客,清秋幕府杜陵诗。
句如初日斯为美,曲是阳春和自迟。
咫尺端溪不谋面,与君俱有鬓边丝。
白石砂床勾漏客,清秋幕府杜陵诗。
句如初日斯为美,曲是阳春和自迟。
咫尺端溪不谋面,与君俱有鬓边丝。
鉴赏
这首诗《答朱彦则二首(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朱彦则的深切思念与赞美之情。
首联“云间坛坫世同推,之子南来慰所思”,以“云间坛坫”比喻文坛,点出朱彦则在文坛上的地位与声望,同时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思念。接着“之子南来慰所思”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因友人来访而感到的喜悦与安慰。
颔联“白石砂床勾漏客,清秋幕府杜陵诗”,通过“白石砂床”与“勾漏客”的典故,以及“清秋幕府”与“杜陵诗”的引用,展现了朱彦则的高雅风度与才华横溢。这里巧妙地将友人的形象与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相融合,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致敬。
颈联“句如初日斯为美,曲是阳春和自迟”,进一步赞美了朱彦则的诗文之美。将友人的诗句比作“初日”,寓意其清新明亮,充满生机;将友人的曲调比作“阳春”,暗示其旋律优美,引人入胜。同时,“和自迟”也体现了友人创作时的深思熟虑与艺术追求。
尾联“咫尺端溪不谋面,与君俱有鬓边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近在咫尺却未能相见的遗憾,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这里的“端溪”可能是指友人所在之地,与诗人相隔不远,但“不谋面”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最后,“与君俱有鬓边丝”一句,以共同的老去为话题,加深了友情的深厚与时间的无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对友人朱彦则的赞美与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